语言,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良好且具成效沟通技巧,是我们平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悦耳的语言像华美的诗句,排山倒海而来,富有情感冲击的快感,恰恰相反的是,刺人的话语往往恶毒且伤人,会在心灵里种下的难以痊愈的枪伤。语言是误会的源泉。一句平时微不足道的难听话,在关键时刻把握适宜,就很容易造成鲜明的冲突或者巨大的不幸,也就是暴力沟通的结果
在《非暴力不沟通》这本书中,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向我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暴力沟通模式。”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关于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从对书中意思的理解,我猜想可能是:缺乏爱。现在大家都越来越缺乏爱自己、爱他人的力量。强壮的蛮牛以浑身的腱子肉、横冲直撞的蛮横,以及毫无顾忌的顶撞为自得的荣耀,弱小的孱弱者自暴自弃,甘愿在泥泞的泥潭里深陷着,躲在阳光照射不到或者别人目力不及的阴影里苟延残喘。这些都加重了语言的、语言造成的和人们内心的隔阂,使得大家的感受、情绪和需要变得对立。所以,语言可能是是窗户,也可能是高高伫立的围墙。对此,作者提出来以下解决方法。”非暴力沟通过程。一,什么是我的观察;二,我的感受如何;三,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四;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同时,大家要注意以下要点。首先,我们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价,尽量用客观真实地描述传达意思,而不是带有道德批判、指责、否定等等的主观评价;然后,理解感受和看法之间的细微差异,如实的表达自身真实情绪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下个结论;其次,探寻自身得那些需求(满足了/没满足)导致了这些感受;最后,尽可能的表达自身的请求,并且越具体越好。
案例:
背景:有一位母亲,由于不擅长和正在上小学的儿子沟通,感到非常烦恼。有一次儿子放学回家,因为没有家庭作业,兴高采烈地在房间玩手机。儿子全然没有察觉母亲回来心情低沉,对自己的不当行为也没有一点儿反思,更别说发觉本就昏暗的房间母亲的脸上变得愈发不悦。
一:母亲:不要再玩手机,天天玩,以后有什么出息?赶紧去做作业。儿子:我才刚玩一会儿,而且今天并没有家庭作业。母亲:你怎么有那么多理由,不知道好好学习吗?马上拿课本去复习。儿子:我不,好不容易有天休息的时间,我要好好放松心情。接着双方愈发剑拔弩张,矛盾冲突越来越强,最后就是不可避免的争吵。
二:母亲:今天怎么没有去写作业,而是在玩手机?功课可不要落后。儿子:作业都写完了,刚好有点空闲时间,想放松一下,就不自觉地看了会电影。母亲:功课不小心落后,再想追上去就不简单了。也不能在家一直玩乐吧,还是去看看有什么知识要复习,什么内容要预习,这样才能学业有成。儿子:那我先去复习课本,巩固一下今天的内容,之后再考虑放松的事情。母亲:对,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