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儿是哪儿?肯定是西安及周边地区啊!为什么这么说?先看下面的这两图。
这还只是西汉和唐朝的,还有秦朝的、隋朝的、西周的……西安可是十三朝古都呢(学术界从十朝到十七朝说法不一)。统计数据是陕西境内有70多座皇陵。所以,说“西安的黄土埋皇帝”绝对名副其实。
今儿,咱不说诠释浪漫的华清池,也不说驰名中外的兵马俑,只想说说西安的那些皇陵,聊一聊皇陵背后的那些故事。
先说乾陵。
乾陵位于咸阳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距离西安80多公里),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帝王合葬墓,也是唯一的未被盗掘的唐帝陵。
传说,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建造帝陵。很快,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星相家袁天罡和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头上。
袁天罡接旨后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
再说李淳风。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看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组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也将此地定为皇陵首选。
武则天听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自己死后也葬于乾陵。
当然,上面只是传说。传说也不止这一个版本。也有说袁天罡是坚决反对选址梁山的,理由是“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是历史验证了袁天罡的预言还是后人依据历史演绎了这段传奇?这可能永远都是个谜!
其实,别说风水师,就我们普通人,只要走进这片区域,从几公里外看到“三峰”开始,都会觉得那儿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千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即位于北峰,是“因山为陵”的模式。南面两峰稍低,远眺,不由得惊讶于天地的造化:对称的双峰宛如双胞胎,且与北峰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就为北峰构建了一个耸立的天然门户,磅礴威严,皇家陵园的气势喷薄而出。
车子是可以直接开进陵区的。从两峰之间驶过,下车,走上宽阔的“神道”,遥望神道尽头的陵宫,不由得感慨:“大唐盛世”!无处不“盛”!。
乾陵的游客中很多人都是冲着无字碑去的(我亲耳听见身旁的一位男游客这么说:我就冲着这无字碑来的)。一代女皇的传奇人生演绎了无数个传奇故事,连死后的这块没有刻一个字的石碑都像谜一样吸引着无数的后人。
关于无字碑的猜测太多太多,什么“德大说”“自知之明说”“赎罪说”“未及说”等等。之前我最相信“遗言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寥寥十字背后是怎样的胸襟与气魄!又是怎样的洒脱与豁达!瞬间让那些洋洋数千字的歌功颂德文字黯然失色。
是的,好与坏,真与假,造福万代还是坑害一方,何必自己标榜,后人自有评说。不知道现实中那些极尽能事瞎话连篇标榜自己的“官儿”来到这儿时是不是会脸红,会羞耻!
无字碑旁的解说牌上注明无字碑为唐中宗李显所立。这与原先心中固有的认识虽然相悖,但是我却很是理解,并瞬间联想开去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武则天在位时,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可折腾得够呛,杀的杀,贬的贬,流放的流放。后来继位的唐中宗李显也是几经生死,立了废,废了立,其长子李重润(懿德太子)也是被武则天所杀。对这样一位母亲,李显心中是敬还是怨?是爱还是恨?对他来说,武则天的碑文怎么写还真是个难事——歌功颂德?恐怕打心底极不情愿!就算他愿意,那个时代也不愿意,估计就连称谓都很为难,是称“先帝”呢,还是称“太后”?指责母亲的不是更不可能,百善孝为先呢,一个皇帝不能在天下人面前不孝不善。所以,中宗只能选择“什么也不说”,也算是“留待后人评说”吧。不过这是被动的,与武则天的“啥也不说”相比,是一种无奈、是不得已。我倒觉得也算是个智慧之举、高明之举!
后来游览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所见所闻让我越发觉得自己的这一番联想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触景而思,纯属天马行空、想哪儿是哪儿。但是能肯定的是,只要站在无字碑前,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去揭开那段历史,去回望墓主的人生经历,就会撩起一圈圈思绪的涟漪,不管是感慨还是叹息,都不妄此行。
乾陵的故事太多太多!六十一藩臣石像为什么没有头?神道旁的石雕又包含哪些传说?这些,留待朋友们亲自去找寻喽!(未完待续)
(照片为手机拍摄,效果一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