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常无聊不可思议的故事,但是又无从辩驳的故事。看完之后,在洗手池前模糊地想着,要是能呕吐出来就好了,将这种可怕黏腻的,茫然的不知如何摆脱的,对于现实的的恐怖感。感觉身体周围,四处一片冰冷。”
整理初中时候写的随笔时,在书页的边角读到了这段短短的书评。虽然来自于过去的自己,但是记忆已经过于模糊不清,连书名都已经佚失,翻找一通,才从京极夏彦的书摘里找到了“平山梦明”这个名字。
对于这个名字,书封上有很多吸引人的推荐语,宫部美雪评价其为“超级异形大师”,中原昌的说法是“现代最狂放的重血腥作家”,绫辻行人则说他是“地狱超绝技巧师”,最终让我吃下这口安利的亲爱的京极夏彦写道:"既疯狂又细腻,读了平山梦明的作品会上瘾" 。
于是,我又一次找来了这本书,《他人事》。
想要阅读这本书,请先抛开一切希望……
我思考着,何谓恐怖。
找不到正确答案。就在我茫然伫立在迷途之时,
突然注意到,最恐怖的意外,总是出现在新闻报导上,
这个世间包藏的虚无与冷漠,正是恐怖最丰润的来源。
—平山梦明
恐怖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条支流,似乎并不怎么为人所重视。顾名思义,恐怖小说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恐怖感而写作的小说。我以为,能够通过组织文字而给人带来强烈情感冲击的写作尝试,都是值得敬佩的。而国内对于这类小说的认识感觉上较为浅薄,视为无营养的消遣之物者众,不过天涯一类的论坛为首崛起的网络恐怖悬疑小说撑起了国内恐怖文学的一片天,也给爱好此类口味的读者提供了不少乐趣。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恐怖小说先一步跻身于主流文学大潮中,就日本恐怖小说而言,在角川书店的操作之下,新潮社、幻冬舍和朝日电视台合办“恐怖惊险大奖”,将恐怖小说作为一类题材推入大众视野,原本一直被视为小众口味的恐怖小说,这下也招徕了一批拥护者。日本恐怖小说从获得踏入公开评选的准入资格开始,也获得了发展的潜力。
而平山梦明本人则以《世界横麦卡托投影地图的独白》,获得2006年第5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短篇作品奖,同名短篇集获选为2007年度“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日本作品类第一名,被誉为“引起业界骚动,毫无疑问是本年度引爆最热话题的作品”。但平山本人还是以恐怖小说家自居,也不认为“自己写的作品算是推理小说”,当然,这是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但不可否认,平山梦明的恐怖小说创作尝试获得了文学界的认可。
《他人事》,就是平山梦明的又一次创作探索。
若要写作恐怖小说,理所当然的,我们应该先要知道如何制造恐怖。我们轻易就能看到两类恐怖小说的分野,一类是精神、心理性的恐怖,而另一类则是肉体官能上,血浆涂地的恐怖。无论是哪一类恐怖小说,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者沉浸进去,产生“代入感”,有多少人在读到类似于窗外的人头之流的情节时,会忍得住不往身边的窗外看上一眼呢。
而许多精神类的恐怖小说,以最常见的“夏日纳凉小故事”鬼故事为例,这类恐怖故事的起手就常以第一人称“我”或是亲密度高的“我的一个朋友……”起头,目的就是尽快将你拖入可信的情形中,将潜在的恐怖元素嵌入你身体所处的真实环境里,影响你的现实情绪,所以说对付鬼故事“不信就不会觉得吓人”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对于恐怖小说而言,“扭曲现实”这一点做得越成功,作者就能越容易达到刺激读者心理的目的。优秀的恐怖小说仿佛会给世界蒙上一层灰蒙蒙的雾气,当你读罢掩卷,抬头之时,这个世界已经被你头脑里的文字偷天换日,变得冰冷而陌生。
至少我读完《他人事》之后,是如此感受。
这场景,我曾在电影上见过,却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会卡在翻落悬崖的车子里。伸手摸摸膝盖,指尖陷进烂桃子似的肉里,我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腿;被安全带倒吊在半空中而呼吸困难,这种感觉更胜疼痛。前方裂成白茫茫一片的挡风玻璃,像腐朽的栅栏倒在引擎盖上。
“你还好吗?我的脚夹住了,动不了。”
呻吟声……一咳。
一听就知道是凉子。
“我想没事,只是不太能动……问题是……”她突然歇斯底里的大喊:“亚美不见了!亚美!亚美!”
“不会吧?看清楚点!”
“她真的不在!不见了不见了不见了不见了!啊啊!她不见了啦!”
我也染上凉子的慌乱,反射性大声喊叫起来。
这时突然传来个男人的声音:
“喂!没事吧?
——平山梦明《他人事·他人事》
同名短篇小说《他人事》作为这部小说集的开头一篇,就是如此开场。
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在这发生车祸的三人,还有这名男子之间。为了不剧透就不加详述。平山梦明的文字轻快短小,传递出一种好似日常一样的叙事观感,但是在这日常之间,他击碎了一些平日里看似根深蒂固的认知,把世界所具有的一种极其容易失序的特性,赤裸裸地写在文字间,摊开在眼前。
这本书里有很多的血肉描写,就我本人而言,这在今天过载的感官刺激的局面下已经不足为惧,但是那种“细思恐极”的脉络,还是让七年后的我,同样地被这故事包裹得浑身发冷。
整部短篇集中,其实我最喜欢的便是首篇《他人事》,以为这是将“无意义的死亡”的恐怖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一篇,《幼猫与天然瓦斯》一篇也让人目眩,后续几篇虽然也细腻入微,但是总觉得流于套路,失去了个中滋味。
邓布利多曾说过,恐惧来源于未知。但是在恐怖小说的写作中,这种根植于人类骨血之中的情绪来由还有无穷无尽的值得探索之处。而且,最佳的探索素材,不外乎就是我们自己。对于恐怖小说家来说,能够引动自己的恐怖情绪,往往可以作为引动大众的恐怖情绪的标准,这就提供了一个简易的写作界限,自己写作的小说是否优秀,一个恐怖小说作家应该能很快做出判断。
不过恐怖这类情绪,存在着种种的触发点,不一而足。在下笔之前,好好思考你的“恐惧核心”,这个被你塑造出来的形象是否能真正地做到“扭曲现实”,是否源于一个“普遍性的恐怖”而能刺激到大众读者。像平山梦明,他将这本小说的全部笔力付诸在塑造“扭曲的陌生人”的形象上。
平山梦明具有这样的魔力,他笔下的人类,并没有荒诞到不能在世界上存活,而是残缺地、可怕地在这里,在某个角落喘息着,作为社会动物的我们总有一天会被遇到。有一种明明就超乎现实,但是又深深根植于现实的无措,在翻开书页的时候,就不得不被卷入作家所布置的无解之局面中,我以为,这才是恐怖的来由。
但是,无论如何——开始写吧,从你的头脑里,从你的内心里,抓住那些能让你颤栗的线索,这大概就是恐怖小说家了。或者,在茫然无措的时候,不妨试试读读其他人的作品,读读平山梦明,问问自己,——你,害怕的是什么呢。
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地读过一本恐怖小说了。
现在书页已经翻到结局,窗外又下起了雨。读者不得不抬起头来,迎接这个铺面而来的,似乎已经变得不再安全的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