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的行动营打卡,说结束就结束了。突然间开始,突然间结束。而我自己的感觉来得太慢,又去得太快。我自认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但是,这十五天,我看到了更多勤奋的人,他们简直勤奋得令人发指,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大多数,都比我小得多得多。我有时候有种深深地无力感,这些小年轻,真的是后生可畏矣。
畏则畏矣。既知自己已赶不上他人的节奏,暂且先稳住自己的阵脚,保持自己的步调,稳住自己的节奏,一天天地看书,一点点地找点。每天看书,写感悟,却也难得的乐在其中。真的是酣畅淋漓,尽兴不已。
这个复盘,我其实纠结了好久,究竟要不要写下去,我向来对于自己取得的成果,是不太看重的。我总觉得,这些真是区区小事,不足挂齿,再写出来,自己看着都寒碜。也不愿意自己因为这些小事,浪费自己的心力。更重要的,我总觉得,时间很紧张,但我真的是低估了记录的力量。终于鼓起勇气,暂且也来细数一下这15天的感受,也细细的体会一下,这究竟算不算是一种成长,还是一直在自high。
复盘从一句话开始:
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相信自己能做到,就一定能做。”问题是,很多人只是止步于“相信”,于是最终就成为了“不信”。这种例子太多了,身边无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新年第一天许下的愿望,到年末的时候,你还记得吗?每个月开始兴致勃勃地做的计划,你做到了吗?
1、相信自己的底气,究竟在哪儿。如果终究我们变得不自信了,那又是因为什么?
第一本书:《人生的境界——季羡林谈人生》
小灶开营是在周末,正好找到了一本想看已久而未看的书。这位智者,在耄耋之年,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点点地娓娓道来,季老既是在将自己的故事,也是在传授经验。治学、为人、处事。选取这本书为开篇之作,也意在让自己,能够在一种平静祥和的心态中,去完成这次任务。得不得第一不重要,能不能拿到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交待。我止不住地想,如果这都不能死磕一下,那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刺激到自己能窜一下了。
难得的是,那天在午休的孩子,在我看书写字的时候,一直睡得很沉,丝毫不像平日,睡不了多久就要找我。我从心底感激这两只小天使。
接下来的十四天,我每天抽空看书,每次看到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就记下来。我向来是不相信有速读这件事情的。我读书向来是细嚼慢咽,我害怕错失书中每一个精彩的内容,总觉得一定要阅过全书之后,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而,这一次,我真的颠覆了自己的看法,也相信了自己,完全可以提高看书的速度,让自己保持高强度的输入,有了高强度的输入,输出,才不会是件难事。
不相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去做,仅此而已。
2、写文章不难,难的是要写好
写作对于我自己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如何在已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这十五本书,十五篇精简版的读后感。记录了思考的印记,让我在后来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在输出这件事情上,我一直是被动的。
写好一篇文章的方法,我也知道,只是我很少去做。细细想来,每次以没时间为借口而不去做一件事,大抵真的是因为这件事情不是自己必须做的。说到底,不是自己的“刚需”。我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只要我想做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于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追求完美的情节停驻于心。
总是想着,不准备充分,就无法写,总是想着,要有一个精巧的构思,才想去写。想着想着,就变成了空想。
而这一次,终于放下了这些妄念。什么都不想,有感触了就直接写。每本书,从看书到感想写完,我花的时间都不长。我不敢说是自己找到了书的精华,也不完全奢望自己的输出能够给别人带去什么,我想的是,自己能够把输出,变成一件主动的事。
今后,在精进的路上,我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方向。
3、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看过很多书,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
因为只是过了,但是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总结,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做。被这些道理充斥了大脑,占据了过多的内存,无法让自己独立思考。而记录,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大脑减负的一个过程。
一方面,记录下来的东西,在潜意识中,我们记忆更深刻,不用占据我们经常思考的空间、而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在想要寻找到某些当时的记录的时候,可以找得到,而且,能够对比。最重要的,是后者。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些在不同时间段的看法,前后对比,可以看出我们成长的轨迹。当下这一时刻,过去就过去了。
是以为记。
风风火火的行动营,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结束了。然而,这只是个开始,也仅仅是个开始而已。相信我,不去做,你永远不会有相信自己的底气。只有做了,你才有机会改变,才有可能一点点变得更好。不算复盘的复盘。留点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