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个大家避讳的话题。它代表了不吉利,代表了不幸,有时候它代表解脱,代表放弃,代表逃避。总之,它是一个贬义词。
在藏传佛法中,有一种修行法门叫做白骨观,上师会带着修行人去坟场,看着那些或是腐烂不堪、或已是白骨的尸体,让他们想象,想象他们就是眼前的这堆尸体,让他们面对死亡,让他们体会死亡。
在王阳明传中,最著名的情节莫过于“龙场悟道”了,说的是王阳明在贵州龙场这个地方,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从此扭转人生,而当时他老人家是躺在石棺中悟道的。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至置于死地而后生”,意思是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在当代社会还一句成功学的鸡汤,是微软的比尔盖茨说的:“微软里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为什么当面对死亡的时候,人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我必须得承认,我不只一次的出现过“死亡”的念头,可能只是那么一瞬间,但确实出现过。它的出现,往往是我觉得所面临的事情无法解决,极度痛苦的时候,当时脑袋里会有诸如:“活着真累,不如死了算了”的话。在这个时候,我是在逃避,当内心的痛苦大于对死亡的恐惧的时候(其实压根就没法去说明死亡就是恐惧,因为从来没邂逅过死亡,对死亡的恐惧只是书本上、社会上大家集体的认同罢了,人云亦云),在这一秒钟死亡可能只是工具,一种逃离痛苦的工具。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死亡也是一种工具,一种帮助自己积极进去,努力活好每一秒的工具。在充分感受自己离死亡如此之近的状态下,去生活,去工作,去选择平常看似艰难的抉择。
如果明天我将会被公司开除,我会非常认真的做好所负责项目的策划书,甚至会真实的、尽最大努力的写下对公司发展、对老板的看法。
如果明天我老婆将离开我,我会跟她发一条短信告诉她我很爱她,感谢她这些年对我的照顾,我会把当初追她的时候录的歌再录一遍,默默的用邮件发给她,这首歌叫《疼你的责任》。
如果明天我将离开这世界,我可能最会去做的事情就是放下手头的所有,去孩子身边,陪她闹。我会打个电话给爸妈,告诉他们要照顾好身体。我会取出所有的钱,为他们买一份每月分红的保险。我会…… ……
但讽刺的是,这些事情就算没有面临死亡,大多数我都是可以马上、立刻去办的。就像抽烟的人一样,都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可那不是很遥远的事情吗?我们总是很短视,非要等发生了,征兆出现了,才开始“亡羊补牢”。好吧,先抽根烟压压惊…… ……
呼……呼……
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更懂得放下,因为时间不多了,多余的能舍都会舍掉,只留下那几件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更专注,因为时间不多了,我们没空胡思乱想。
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更懂珍惜,因为时间不多了,眼前的花、耳边的鸣笛、鼻尖的从厨房传来的菜香,那怕是以往自己痛恨的事情、痛恨的人、痛恨的话语,都变得可爱了,因为时间不多了,我们没空抱怨。
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是了,不是老板、不是老师、不是写手,我们什么也都没有,钱不是我的、房子不是我的、车子不是我的,我们只是一团最真最纯的爱。
我们的生命何其长,长到可以每天花2个小时去抱怨。
我们的生命何其短,短到没有时间去给父母、爱人、好友发一条短信。
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他“死”过两次。第一次是执行抓捕任务的时候,被嫌犯的老婆用一块秤砣砸破了头,躺了半年。第二次更严重些,除了车祸,车上4人,只有他一个人活下来了,整个脑袋被撞成了南瓜,还好身体素质好,花了两年时间回复正常,其中有一年时间失去记忆。当他恢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辞掉了工作,跑去法国住了两年,他对我说:“当时我就想,我这么活着是为什么?”
现在,人住在武汉,依然在工作,但脸上永远挂着微笑,与朋友去吃饭永远是他先买单,永远在赞美身边的人,永远在找生活中的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