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拜读了路遥的《人生》,主人公高加林因一个未曾想到过的机会,进城当了县委通讯干事。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原因是马占胜(升任劳动局副局长)为了巴结高玉智(高加林的二叔——转业任县劳动局局长)给高加林走后门进城。进城后,他觉得一切都好像做梦一样,高兴地如狂似醉,但是又有点惴惴不安。我想最坏的结果他一定想到了,但他依然选择搭上这艘顺风船,因为对农村的孩子这样一个机会是非常难得的。
那时我们的国家,社会的肌体逐步走向正常、健康,国家正在引导想高加林这样的青年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只要他们继承和发扬黄土地人的那种朴实、辛劳,还有现代青年人的那种向命运挑战的自信,坚毅的品质。他们一定能冲出自己的天地,是个优秀的弄潮儿,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往往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投机取巧,抱着一颗“哪个猫不沾腥”的侥幸心态,取得了一时的风光、成功,但内心是不踏实的。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当老天开眼时,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高加林被打回原形——回到公社当农民,还把一块“金子”丢了,巧珍嫁给别人了。
是啊,高加林可谓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无数“草根”的真实写照与探索!或许方法或手段极端了些,但反思,如果不那样做,真的会有出路吗?他刚开始脚踏实地不也是被顶替了吗?纵观古今,“草根”出路又在哪里?那种渴望跻身上流社会的心情,谁又能够真正感同身受呢?许是本身体制就存在问题,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布衣何时才能真正“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