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格格在一个运营群里,在一次群内分享的时候,我提到了做微课笔记整理的项目,因为当时自己手里已经积累了上千个微课群,手机内存动不动就满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听各种群录音。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去做微课整理项目肯定是可行的,微课这一年多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微课铺天盖地,而且像职场充电宝,选择自己,有号以后这种驻足于移动端的社群的成长发展太快了。
因为是谈需求,所以当时也就是简单的分享了下,然后格格找到我,问我能不能给她列一个微信群讲课的机构名单,她想要去做一个公众号,每天去更新微课笔记。
对于女孩子的要求我一般都是无法拒绝的,我就把几个手机上开微信课的公众号机构,一个个找出来列出来,大约有两百多个,我自己都很吃惊。
其中有些是早期开微课,后面长时间不开了的,有些是刚冒出来才开始开课的,都依次做了标注。其实这个项目的思路在我自己的老团队很早就有提过,包括如何开设会员或收红包。但都没有人去做,所以也没有抱什么希望。
清单给她后,大概第三天我就在各大的运营类的微课群,看到格格开始推送自己的微课笔记的广告了。因为这种需求还是特别大的,很快的第一篇笔记的阅读量就破千了。
当时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我自己的学员在内部这样的小项目其实讲过不少的,包括最开始馒头出来的时候,我用来发放笔记吸粉收红包的案例也讲过很多次。但大家都是当作案例来听听而已。
当格格的微课笔记出来后,我就不怎么去像以前报名微课了,每次就守着看她的整理笔记就好了,当我的这个行为习惯开始改变的时候,我觉得格格一定是能够做的更大的。
陆续的很多人开始加她,也开始有一些微课的运营机构开始联系她,然后开始组建前面日志里提过的微课笔记分享群,和微课转播VIP群。我开玩笑的跟她说,你这是在截胡呀。
一个机构很难保证方方面面的都满足用户需求,如果馒头讲课的时候,能给学员提供讲课老师的PPT ,那我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用PPT吸粉,甚至还用这个方法添加了一众内部官方人员。
如果选择自己不是意识到微课笔记的重要性,也不会开始去做微课的精华回顾,如果不做精华回顾,那么也不会快读的得到裂变式的增长。
当然针对选择自己,我们还是有人用微课的思维导图或微课的录音加PPT来吸粉,甚至打造自己的分享交流社群。一个有效的观点分享出来,很多人都是看不起甚至看不上的,但是总有人在这些看不起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一个突破口。
人们的碎片化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怎么能根据人们的需求,去提升人们的效率,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就是在这些大家都看不起的细节上面。
当大家都懒的时候,都不愿意去思考和行动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个用心的人,挥舞一面大旗,让人们看到方向,让人们可以更高效,就很容易聚集起来一大批人,去把这件事情给做成事业。
还记得11年的时候,我就听懂懂讲过一趟写日志的课程,那时候基本天天去看懂懂老师的日志,懂懂建议我们不要想太多,就是大胆的去写就好,然后坚持去写就好。
13年公众号出来的时候,出来一批自媒体试水的人,很快都获得了成功,我也听过他们的分享,就是说这里有金子,大家都去做就好。
每一年都有很多机会,我常在想,如果当初我听完了,觉得有道理,像格格那样大胆去做了,该有多好。可是想象始终还是想象呀。其实任何时候去做都不会晚。
在和彭小六交谈的时候,他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大家缺少的并不是方法,只要用心到处都能学到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大家缺少的还是行动。
当公众号出来的红利期13年14年的时候,彭小六都错过了,当简书出来的时候,他也并没有留意,但是当15年V公子告诉他简书是非常符合现在人们生活需求的一个产品的时候,他没有犹豫去行动了。
简书上的粉丝,带动了他公众号的粉丝的增长,而就是这种挺括赵作和坚持,又带动了近半年他爆发式的增长。
在移动互联网这个连接的时代,我们能够轻而易举找到任何我们想要学习的老师,能够轻而易举的找到很多成功的项目和方法,但是如果不去行动,其实一切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
如果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懂懂老师六年前告诫我们的话语,不去坚持写日志,那么我相信六年后的某一天,我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要是16年的时候,我就坚持每天去写日志,那该有多好。
自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唯有一颗不浮躁的心,唯有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才能从自己设置的困境中,找到正确的出路和方向。
千招会不如一招精,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我们可以理解为你知识的宽度,你知道很多方法很多技巧,但是攻切是你知识的深度,需要在细节上不断的深挖死磕。
同样的项目,有的人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觉得很简单吗,一二三四五说的头头是道,但是怎么就没有效果呢?但是这种状态其实是最危险的,以为自己已经入门了,实则连门在那里都还没摸到。
心态上一旦出了问题,就好比被戳瞎双眼的武者,方寸已乱,除非重新调整好心态,不然就是越忙越乱。
深耕细作,练武和练功是需要每天都去练的,不但要不断扩展知识的宽度,还要不断夯实知识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