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这天,大师在上完李陀的课后,给我推荐了两篇短篇小说,一篇是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一篇是契诃夫的《跳来跳去的女人》,大师说:“白象似的群山是做文学批评绕不过去的一篇”,可惜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读了其中一篇(白象似的群山)。在细读了一篇之后,再读一篇之后,并没有从中看出什么特殊的地方,后来我在网上搜了一些关于这篇小说的资料,其中一篇小短文中从小说中的景物,人物,人物的名字以及一些字词原文的意思作了解析等等,大体得出了这样的一些结论,就是文章中景物以及人物的描写都是带有隐喻、象喻的描写手法的。当然这是我和大师讨论后的结果,也是由于时间原因大师并没有和我作详细的解说。
7月22日
由于最近在重读之前读过的一本关于比较文学方面的书:《中西比较诗学》,今天晚上在读到书中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节之后,我忽然想起了前段时间和大师所聊得关于海明威的那篇小说的事情。于是便又找了大师聊了一番。
首先,我来简单的述说一下,这一节说的什么内容。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先来插个题外话,不过也不算是题外话。因为在这之前我想我需要解释下“诗学”的含义,在比较文学中,所谓的“诗学”一般指的就是文艺理论,当下我们基本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个词的。从“诗学”研究的问题看,西方古代的诗学大体上已经确立了诗学讨论的范围,此后两千多年的西方诗学讨论也基本上是在这些问题上的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不过现代诗学与古代的诗学在研究理念、对象和理论目标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西方诗学在古代诗艺模仿为思想基础来研究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到近代,则以审美为学理基础。而我们用诗学来翻译西方文艺概念“poetics”,其实也只是“旧词新用”。我们古代使用的“诗学”这个词,其含义和很不一致。“诗学”有时指《诗经》之学,有时指诗歌的创作技巧,近现代以来“诗学”的含义也有所拓展,总而言之现在文论上的“诗学”已经不同于古代传统意义上的“诗学”了,当然和西方的也不同。并且,比较诗学和诗学的概念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谈。
在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节中,作者主要从意境与典型来比较中西方文学理论概念上的不同,大体上是按照:一、主观与客观,二,人物与境物,三,共性、个性与虚实、四,形神求美与求真,五,酝酿感悟与分析综合这个五个方面来进行述说的。
一,主观与客观
《文学小言》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的也”。
客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指出,诗人应当完全客观的站在旁边描述人物,因此他认为荷马是值得称赞的。因为荷马是善于客观的叙述食物。莎士比亚说:“自有喜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文学大师高尔基也主张客观的描写现实,由此便知在西方文学的创作观念中是不允许作家跑到作品里,并且没完没了的抒发议论,因为这是当时的文论家对客观的偏重。
主观:因为中国社会的宗法性与农业性的性质,也给中国的文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说意境说偏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但并不意味着意境说就不重视客观形象的描绘。恰恰相反,意境说是十分重视客观里描绘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十分欣赏《诗经》里描绘形象生动鲜明的诗句:“‘皎日’,‘彗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也。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但是意境说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这也是意境说与典型论的区别,因为,典型论是追求客观的形象描绘。《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情性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这种以情为主,以景为媒的创作手法,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核心。
二:人物与境物
意境说与典型论都要求描绘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但它们还是有所偏重的。意境的形象偏重于描绘境物,典型论的形象偏重于描绘人物。
人物: 西方的典型论从萌芽到成熟,一直是与人物形象相始终的。在典型论的鼻祖亚里士多德那里,人物的形象与典型论的关系意境十分清楚了。也从此以后,西方文论家就把典型与人物形象紧紧的绑在一起,从古罗马的类型说到巴尔扎克的典型论,从恩格斯的典型人物说到高尔基的典型论,无不都是如此。贺拉斯认为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必须注意不同年龄的习性,给不同的性格和年龄以恰如其分的修饰。因此们无论西方文论家如何阐释典型论,诸多的说法都体现典型与人物形象的紧密关系在一起的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
境物:意境说便是偏重于境物形象的描绘。当然,中国古代也写人物形象,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过这种人物的描写,主要还是一种陪衬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大量的还是境物的描写。当然,这并不是纯景物的描写,而是人物的情感活动空间,其中既有景又有人。这种表达人物情感二描绘出来的景物与人物组成的空间,这就是古代理论家的“境”或者“境界”。王昌龄对“境”却有较准确的叙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出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所以,古代诗人通过境物描写,抒发情思,表达言外之意,这便是所谓意境的重要特征。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