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一篇文章标题:某企业严令: 中级管理人员禁止看《罗辑思维》,底层人员随便。
文章没去仔细看,内容大概也能猜到,无非就是罗辑思维也不过就是知识界的鸡汤文,有人听了罗辑思维就以为自己掌握了最终真理,然后就有了自己已经中努力奋斗的错觉,然后就LOSER一辈子了,然后把罗辑思维这类的内容制造商(其实现在类似于罗辑思维的内容制造商其实有很多,得到APP里一大堆) 与 成功学,鸡汤文归于一类。
其实这种公式也可以套用到任何一个行业中,但是,有哪个内容创业的文化传播行业不需要迎合消费者的兴趣?
没有!即便是曾经有过,它们也早就倒闭了。
不管是成功学,鸡汤文还是《罗辑思维》,都有试图迎合的顾客群,这个毋庸置疑,罗胖在刚刚开始罗辑思维这个节目的时候,说了一句让我路转粉的话:“如果有一天,你们觉得我的节目不太好看了,那一定就是我混蛋。。” 好坦诚的商人嘴脸啊!
然后我们谈谈《罗辑思维》到底有没有用,实话实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没用!
为什么?
因为不管是干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要执行,要行动!赵奢和赵括读过的兵书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赵奢就是能打胜仗,赵括就是纸上谈兵。为什么?因为赵奢是一刀一枪的干到名将位置上的,赵括没有!
马云说过一句话我很赞同:“太多的人,昨天晚上想好千条万条路,但是,第二天起来还是走老路。”
太多的人都是这样: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里我也要汗颜检讨一下。
鸡汤文类似于热播韩剧,它们只注重情绪的宣泄,至于到底有没有营养,不是它们会考虑的问题,所以鸡汤文的目标客户是谁你懂的;成功学的目标客户是底层推销人员,他们承担着最繁琐的工作,可能还要经常要从上级或者顾客那边 忍受委屈,心理压力非常大,所以他们最需要成功学来给他们打鸡血。
罗辑思维这类的内容制造商和鸡汤文成功学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瞄准的是高端客户,试图培养价值观,大局观。回到开头提过的那篇文章,当然在传统企业里,大多数的中层和底层都不需要这样的大局观思维。传统企业里的中层就是执行链接,要无条件执行上级给的命令,如果中层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在上层高管看来就是不好管,执行力不行。至于底层,他们的想法高层根本不CARE,他们是一群随时可以被替换的人,所以随便他们看个啥。
题外话:
北大保安的逆袭
保安,可以说是最底层,最不需要技术含量的工种,但是有媒体做过统计,过去20年北京大学保安队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还当了大学老师,这样的成群逆袭,真的说明北京大学保安队卧虎藏龙吗?我不这么认为。
之前看《赢在中国》,有一个最年轻的选手菅毅,来自能内蒙古,初中辍学开始创业。而和他一同参加竞争的选手,都是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当评委马云问他这么聪明,为何初中辍学时。原因戳中了所有人的软肋,一个人的命运就因为一个老师而改变了。
初中时的历史课上,菅毅正在写历史笔记,历史老师走过了直接把他的笔记本撕了,说谁让你写语文作业的。他很委屈的哭了,哭了几分钟起来时,一只胳膊不小心把铁铅笔盒碰到了地上。老师说他故意摔给老师看,让全班同学把他轰出了教室。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了学习的欲望。
菅毅其实很聪明,很有头脑,如果没有被教师轰出教室,他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种模样。而他的人生也因为一个老师而改变了轨迹。
菅毅并不是笨蛋,而是只是老师眼中所谓的“笨蛋”,北大保安也同样不是笨蛋,他们可能也仅仅是教师眼中的“笨蛋”。正在因为老师给他们贴上的这个标签,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进而选择了保安这个职业。但是他们又很幸运,能够成为北京大学的保安,也正是因为是北大的保安,让他们有了第二次规划人生的机会。
如果他们的工作地点是在小区或者写字楼,他们逆袭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老师曾经给他们贴上的“笨蛋”标签还在起作用。但是进入北京大学后,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举手可得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笨蛋”。再有曾经的同事纷纷逆袭的例子,让他们再次看到希望,所以他们选择了重新规划自己。
PS.
如果你能理解所谓的“学霸”,就一定能够理解我这句话:如果你想要考到全班前三名,那么只需要把课本看透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去做什么练习题。事实就是如此,学霸们有时候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学渣们要去上什么补习班?为什么要去钻那些厚厚的习题集?这些东西其实并没有多少营养,其实只要把课本的内容吃透,考试就绝对不会是什么问题。 那么为什么学渣们上了这么多补习班,做了这么多习题集,还是没考过学霸们呢?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课本内容,更没有因此举一反三。我这里举的例子当然是最简单的,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围棋一样,都是人工智能最早最快破解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