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读书7本。放假一段时间都在学校,这几本书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看完的。看书时间久了,视力和腰椎肩膀损伤的厉害,考完研这么久这些病痛不减反增,很是不快。 一月书单:
《李叔同说佛》
《红楼梦》
《丰子恺诗画》
《视读萨特》
《苏格拉底》
《哈佛商学院的时间管理课》
《季羡林谈写作》
《李叔同说佛》考研过程中就一直在看,直到考研前还留下几篇文章,格言也未抄写完。考过回来,回到图书馆,每天也继续慢慢地抄写,仔细揣摩每一句格言的含义。在准备考试的后期的某一天翻到书中的格言部分,仔细读来不觉面红耳赤,才发现自己许多时候连过去孩童的行事做人都不如。“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语言、动作皆是。”“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撼者常若刻骨。”群居受口,独坐防心。”……每日饭后的抄抄写写也不断检视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是否符合古人所认可的标准,或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有时候反省过自己的缺点之后知道是哪方面的不足,便会抄写一两句文字贴在书上,每次抬头便可警示自己需要逐渐改正。改正不当的行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我而言,有时是深知自己哪方面有缺陷但迟迟未改,在某次受教之后,便开始重头开始反思这个行为的产生渊源和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在经过内心辩论之后,便会缓缓过渡到一个改变的阶段。不断提醒自己当前的任务便是要纠正它,在每一次又要犯错时给自己提个醒,仔细观察自己改正不足的这个过程。这时有效的不足改正过程会呈现这个问题出现频率越来越少的现象。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顺利解决的。这个很遗憾。
我经常在书中会感叹和欣羡作者或者主人公的美好品格,立志要将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然而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却不足。思考和行动差许多。这样的状态时时发生,自己已经有些麻木。 行动究竟是什么?10000小时定律?二八法则、90分钟原则。这所有的东西是在自己进行输出和行动时才能够由自己去验证他们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每一次的文章最终都会成为对自己种种缺憾的一个讨伐,然而实质内容却缺少。
不如订立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专注于一点。读书笔记便是读书笔记、学习便是学习心得。有固定的主题才文章才不至于散漫而不知所云千篇一律。
继续自己的读书回顾。 《丰子恺诗画》这是类似一篇长论文,但读起来却并不枯燥。文章中分析了丰子恺的人生经历、作品中包含的诗意的特点及这些特点的渊源,整本书读起来便兴趣盎然。任何真正厚积薄发的事物,看起来都是朴实而具有生机,值得他人细细品味,并不断探索其背后的故事的。我已经记不起来为何要去丰子恺,这个名字在半年前对我来说都十分陌生。然而就是这些偶然的机会让我开始了解丰子恺了。我在《阅读的艺术中》读到了他写的关于他过去学习经历的文章,读到了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关于他小时候如何学习画画的故事,读《李叔同谈佛》看见书中丰子恺的所画的插图,了解到他是李叔同的弟子。再后来,发现他信奉佛教,和许多民国时期文人一样博学多才,为人豁达朴实。读他的文字仿佛读到季羡林、朱光潜文字一般,散文文字朴实无华,道理浅显但意味深长,是经过了他们的用心体会之后再分享给更多人的,在他们的文字很容易便能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魅力。
再后来又读了《护生画新传》,抄写了配图的诗歌。《护生画传》是弘一法师与丰子恺约定的关于保护生命的画集,共有六册。我并没有看完这六册。这些画的最重要的主旨便是“护生者,护心也。”关于护生与护心,我想这也是解释我吃素的原因。我没有怀疑过我吃素的信念,我知道这样的行为对我来说是正确无疑的。吃素四个月的时间中,我感受到了这种信念为我带来的巨大快乐和这种正确行为带给我的自我肯定。在营养和身体状态方面我并不觉得自己与过去有多大差别,而在每次面对自己内在自己的时候心会踏实很多。第一次能够明确体会有众生平等,不欺诈与言行的一致,不暴戾。 有人会与我争论植物也有生命,动物也吃动物。为何我们不能吃肉。对此首先我只能说这种选择只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我很少劝说别人也如此。第二,我有选择在不伤害其他动物生命的前提下使自己免除饥饿,素食完全能够满足我对食物种类选择的需求,另外太多的饮食需求我认为是不太有益的,反而增加我更多的不当欲望,间接让我伤害其他生命。对于伤害了植物的性命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圆满回答,只能转而说这种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护心。最后某次看到过别人文章中讲到的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说过,当他真正不吃鱼类的时候,他才敢正视他们的眼睛。素食后的自己很快活。起码对这个世界少了一些罪恶,我能够平和地接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视读萨特》和《苏格拉底》都是通识导读类的书,简要凝练的概括了二者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入门级读物。但是如果不再细读二者的其他著作很难够深入了解这些被概述出来的观点主旨。不过这种任务还很大。需要慢慢来。已借回《思想国》,这些书需要边读便做笔记。 《哈佛商学院的时间管理课》在图书馆二楼的新书书架上找到的。照着书中所讲的二八原则,用了20%的时间仔细看了书中20%对我来说比较有用的内容。至今还能够坚持的便是时刻提醒自己用二八原则来看书,用90分钟原则来解决一天重要事情。 《季羡林谈写作》是在搜“写作”这个关键词找到的。两天时间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写作这种事情确实还是需要多练。大爱季羡林的文风。
说说《红楼梦》,先不说读后关于内容的心得,这书还得再读几遍,只说如今再从头读它和小时候读它时的那两种不同。 小时候家中有本岳麓书局的《红楼梦》,前前后后翻过好多次,却都没有翻超出十回。后来实在觉得自己到大学都还没有读过四大名著实在羞愧,又在kindle上下载了四大名著开始准备看。相比起其他几本,我对红楼梦更感兴趣。2月到9、10月左右才看了20多回。到后面考研阶段却是每天吃饭前时看、睡觉前看、排队时看、等人时看、坐车时看、等车时看……结果不出几个月120回的大部头竟然被自己看完。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也能记忆。这的多谢了轻薄方便的kindle。如果没有这货,每天揣着本又厚又重大书,估计几年都不能看完。至于读书心得略有一些,读时全看故事,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思考太少也不成体系。所以还等以后再读并听取他人的理解讲授后再写。
一月的阅读回顾大概是这些。最近在读《论语》,“为人谋而不忠乎?”做事能不能不能持之以恒?是否有宏大的志向……这都是古人道德标准中对自己的拷问。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