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来说如果将一份在存储手机里的文件传到电脑上是不是so easy?假设如果将这个任务交给平时不怎么用电脑、手机的老爸老妈,你觉得这还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吗?是不是瞬间有一种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都是话就是说不出来的感觉?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件事情明明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已经解释地口干舌燥,甚至已经手舞足蹈到脚抽筋,可对方还是一脸懵。为什么?是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么?还是我们在用对方听不懂的语言作交流?
都不是,是在做沟通的时候,双方没有站在对这个事情相同的认知层面。简单说,就好比你要跟一个羽毛球冠军讲互联网产品设计逻辑,双方知识层面、擅长领域都不同,所以肯定会觉得鸡同鸭讲。
怎么破?给自己一个当老师的机会,将你要沟通的对象作为小白,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去讲解。当年《东方时空》的人物板块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啊!
在讲解过程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用数据来帮忙。假设你想劝说一个想减肥又嗜可乐如命的人用什么方法呢?简简单单地说可乐含糖量高可能达不到效果,但是你下次这么说试试:一瓶500ml的瓶装可乐含糖量高达14块方糖的那么多......
如果举例子、打比方或者用数据都没有跟对方沟通好,怎么办?试着换位思考。
每天坐公车我都能看到一个很“矫情”的、总是带着一次性手套的女士,开始我猜想这位女士是因为帝都雾霾严重?或者因为怕有传染病?还是就是觉得公共环境很脏?
今天我看到了这个女士脱了手套的手,一双很白净,却早早变形、很干燥的手。于是我明白了,如果我是她可能也是这样的吧。
所以与人沟通需要很充分理解对方在要沟通事件上所处的认知层面,用浅显的例子或者一些数字说明,最后多问几次如果我是ta会怎样,慢慢地,你就会变成沟通达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