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黄老师的公众号,今天的话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大意讲了在知识付费行业,黄老师发现一个可怕的事情:大部分的人,是没有独立思想的!
听了A老师的课,觉得A老师讲得头头是道,马上把A老师奉若神明,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去细细思量,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做的和老师讲的有哪些区别?一定要这样做吗?
再听B老师的课,又觉得B老师更胜一筹,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早点遇到B老师。懊恼自己之前既花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也没有细细思量B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
只学习不思考,就像一只貔貅,只进不出。貌似学了不少东西,但糊里糊涂地装在脑子里,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徒留一幅满脑桨糊的躯壳而已。
毫不掩饰地讲,我以前就是黄老师口里的人。通过反思,现在听完课除了做笔记,更多的是思考,是对比,是搭建自己的文案写作框架。
我现在的定位是写卖货文案,目前主要做主题阅读,边看每位文案老师的书和课程,边梳理笔记,尝试做一个文案写作的框架树出来。
比如,看到叶小鱼老师的《文案变现》,我把产品的GPS定位拎出来,因为,这是适合所有产品的一个前期动作。
然后,我会随手拿身边的一个产品,按照GPS定位方法一一表述,想想这样做的优势、劣势。
听了免妈的课程,我把免妈讲到的“用户认知决策过程”拎出来,因 为,这是用户下单的心理、行为上的一个流程。
同样,我也拿身边的一个产品,按照老师讲到的步骤去分析、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顺序?效果好不好?不按这个顺序来组织结构可行吗?
按照这样的方法,吸引各位大咖老师的精华,将Ta放进自己的框架树上,再慢慢填充丰满。现在拿到一个产品时,不会盲目再下笔,脑子里第一时间会跳出自己的文案框架,按照上面的步骤来梳理。
不得不说,这样做的过程很慢,也很磨人。毕竟一个人的学习,除了自己给自己鼓掌,能感受到进步说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了。
这里我想起了笛卡尔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