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的家庭成长日记——第五篇你要的仅仅是100分吗?
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小雨
岐宝自上学以来大大小小考试都是100分,岐妈非常自豪,也有些小飘忽。但好景不长,周五的一张数学试卷打破了这个100分的记录,然而故事并没有这般发展,却有了奇妙的结局。
岐妈如往常一样打开岐宝的书包,似乎每天都能在书包里看到新鲜的东西,听到关于这些东西的故事。
“喔!今天又有一张试卷。岐宝,你是不是又考了100......?”岐妈边说边打开卷子,大刺刺的一个96分硬是把岐妈说了一半话给硬生生地堵在喉咙中,上不去,却死都不肯下来。
“哼,哼,哼......”岐妈不舒服地清了清嗓子,不知想说啥。
“你这道题错在哪了?”岐妈似乎并不想看清楚岐宝卷子的错题,很自以为是地,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定是岐宝粗心出错,便直截了当地问岐宝。
“我也不知道!妈妈,你看,我是按照题目做出判断了。”岐宝指着错题,有些委屈地跟妈妈说。“是呀!也没有做错呀!就是老师画了几根连线,可题目中没有要求连线呀!”岐妈开始认真阅读试卷上的错题,自言自语起来,还担心自己哪里理解错了,顺势向外公求证。“爸,你看看,这个题目,岐宝做错了吗?我看题目也没有做错呀?为啥老师打了半对?”
“老师平时在教学中是不是要求岐宝他们在’比多少’的题目中,必须连线,否则就扣分。”视力已经退休了的外公戴起老花镜开始非常认真的研究。
即使岐妈已经有些肯定外公的推测,但对于这个刺眼的96分,依然不肯死心地问岐宝,“岐宝,你们老师平时有要求你们做’比多少’的题目时,要连线吗?”
“没有呀.......”岐宝的回答怎么听都透着那么点不确定。
“你问问老师呀?问老师不就知道岐宝为什么错呀?总不能不知道错在哪?下次继续犯错呀!”外婆也参与到讨论中,似乎全家人谁都没打算放过这个96分。
“嗯!我也有这个打算。”岐妈知道自己不该调入分数的陷阱,但是不论如何都得知道错在哪,才能帮岐宝改正错误,做个理智且智慧的妈妈。
岐妈始终没有沉住气,明知吃饭点得不到老师的回复,还是发QQ问了岐宝的数学老师。事情的推进似乎就是为了得到最后美妙的结局,岐宝的数学老师很快就回复了岐妈的疑问,原来这个题目虽然结果对了,只是数学老师,希望孩子们答题时,能够回忆到“一一对应”这个知识点,划线就是最直接反映这个知识点的方式,所以孩子们只要没有划线都被扣了4分,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因为这个4分重视其所有知识点,其实分数并不是最终的追求。
岐妈一知半解,于是翻开数学书查看“一一对应”这个知识点,似乎理解了数学老师的意思。老师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数字上的“多与少”,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通过“一一对应”来具体化的。就像数学书上的3个猴子对应2个香蕉,其中有2个猴子都有香蕉吃,所以一一对应,唯独有个猴子被多出来没有香蕉吃,所以这就是3比2大的现实解释。
岐妈顿时觉得自己并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理解小学数学,也越发在内心中尊重这些小学老师的专业,貌似很简单的数学加减法,就像大人世界从无到有的一个质变样,并非那么理所当然。如果有一天儿子问我,为什么3比2多,我也许只会说3个苹果比2个苹果多呀,可是为啥这就叫多了?岐妈怎么回答,岐妈真还不知道,但是有个猴子没有香蕉吃,那的确是多出来的呀!多么有趣且生动的例子。
岐妈就像是突然喝了口神仙水般,开了窍,继续翻看岐宝的数学书,似乎想更多验证些什么。
果然,岐妈在岐宝的数学书上发现岐宝的一个错误做题,表面上没有太大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准确表达数学运算。
一圈子里画了2个菱形,可以理解是这个圈子里有2个菱形,也可以表达为一个圈子里有1个菱形,还有另1个菱形,所以这个圈子一共有2个菱形。岐宝在圈子里画2个菱形,其实不能够准确表达数学运算,只能表达为一个静态数字,只有当其中一个菱形图上色时,才更能理解有加法运算的喻意。
这样看来,这些事例和数学的对照练习,不正是数学建模最初的原型嘛!想当初,我在大学时学的数学建模,简单讲,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出结果,推测问题的答案。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了。然而,复杂的数学建模可能会因为一个小的对现实情况的错误翻译,就会结果千差万别。所以小学的数学虽简单,但更应该养成严谨的做题习惯,知识点的忽略,也许就是对过程严谨性的忽略。
岐妈问自己,“你要的仅仅是100分吗?你只是想岐宝每次考试100分吗?”答案显然不是。岐妈希望岐宝能够更严谨地、更详尽地学习每一门学科,比起一个简单的分数,过程更加可贵。
日记小结
面对分数的诱惑,岐妈显然逃不了一番纠结。但如果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分数能够让岐妈和岐宝开始重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练习、每一个小习惯,这个分数显得那么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