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不忍不开,等浪蝶归来
天涯有约,落叶有情,舍不得腐坏
不敢期待,只有等待
哪怕你青丝像陌路人花白
有生之年总记得
看之前我没有听说任何关于“相爱相亲”这部电影的情节及细节介绍,甚至一开始是不高兴打开看的,因为都是些中老年人的戏,没有足够亮眼的青春偶像,而且张艾嘉作为导演,严格意义上讲,还算新人。但是开场没几分钟看到火化场的一缕青烟升起,我就猜到了这一定是一部走心的作品,说心里话,我被那缕青烟震撼了,那缕代表死亡的青烟,是一场哀伤的浪漫,不正是带有哀伤气息的浪漫才能直抵心内吗,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罢了,不列举)。由此,整部电影的基调被奠定。
故事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日常。用本片导演兼主演张艾嘉自己的话讲,电影创作大同小异,大同在于,我们关怀的主题都是人性,也都是人,人跟环境、跟他人、跟自己、跟过去、跟未来。可就是因为这些小异,他的文化背景、思考方式、个性、视野、诠释,令我们每一部电影都那么精彩,有它独特的精神。电影的灵魂人物是一个一辈子都住在(守在)村口立着大大的贞节牌坊的村子的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爱人在人世时她等着他,爱人去世了,埋葬在村口,她就守护他。遗憾的是,她没等到过,也没守护到最后。
电影想诉说的东西,或者说想引导观众去思考的方面非常多,说导演想表达的太多了就显得略带贬义,所以应该说是内涵丰富,嗯,是这样。我看到了年轻人的爱情更缺乏信任,老一辈们的信任更容易是无条件的;看到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当然,代沟这东西在任何一部家庭剧中都会提到,不足以把电影的思想性提拔到一个新高度,所以不是重点,也不着过多笔墨;我还看到了关于出走、追梦、因果,等等等等。最重要的,它是一部爱情片,是的,我愿意将它定义为爱情片不是因为里面有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桥段,而是因为并且仅仅是因为三个老人之间的故事(并且其中两位已经去世),以及一直横亘在他们三人之间的一个问题,到底谁才是第三者?
说白了,整部电影就是一连串的提问,它呈现出许多社会现象,然后还不给答案。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被盛赞极具人文情怀的导演的基本职业素养,自然,也是我喜欢她的地方,比如当女儿惊讶的问出这世界上真有贞节牌坊这东西?(这样年幼无知的问题),问母亲牌坊上刻着的那些个晦涩的古文是什么意思,她只淡然回一句女人难做。贞节牌坊当然有,它们林立于中国的古村古镇,是男权世界的发明,但是导演没有过多批判的意思,她是事件参与者,其实她更愿意做个旁观者,并且不站在某种高度告诉你什么是应该。她永远,并且处处显得中庸、包容。
姥姥因为手持一份家谱,就认定自己是正房,而外婆则是法律上的妻子,情与法,本就不好分,所以才有了这场由迁坟引发的名分之争,其实一堆枯骨有什么好争,不过是要那一口气顺畅了,说到底,只是女人之间争爱罢了。姥姥17岁嫁过来,不到半年,男人进城,后来在城里有了新人,结婚生子,但男人还是养家的,并且多寄了五块钱让姥姥做件棉袄。他没有少寄一分钱养家,仅仅凭着这一点,姥姥就认为自己一直被爱着。姥姥多好啊,外婆分走了她几乎全部的爱,她没有半句怨怼,心里只念着那个人的好,凄清孤寂的夜晚,拿出来取暖。她这一生多孤独啊,爱人早已远去,没有子女,除了热心的村民便再无人可以依靠,想来她是绝望的吧,不然怎么连棺材都要早早地给自个儿准备好,我想最该问一辈子到底有多久的,应该是她吧。男人或许也是爱她的,只是人在某些情境下,必须要做出选择,必须要舍弃某些东西,她只是运气不好,刚好做了被舍弃的那一个。
那是她的整整一辈子啊!
“姥姥当年你为什么没跟外公一起去城里?不过你要是去了呢,就没有外婆,没有外婆也就没有我妈,没有我妈也没有我,要是没有我,就没有现在这些事了,那也没有我爸,也没有阿达。”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谁能说得清。
张导本人有过做第三者的经历,她与现在的先生相爱时,他还不是自由身,为他生下儿子一年后,他才办妥离婚手续。“做第三者压力很大”,这是张艾嘉的公开表态,所以镜头里姥姥看着爱人的照片时,眼睛里放光,但是看到他与别的女人的合影还有那些记录共同生活的照片后,只留给镜头一个黯淡的背影。我想张导应该是心疼当年的自己,那几年,她有多难,有谁知道。
总归是要和解的,这是必然结果,也是电影的需要。我最喜欢的是片中对两位老人的称呼,从始至终都是“外婆”和“姥姥”,外婆就是姥姥,姥姥就是外婆,字不一样,含义却没有任何不同。
虽然毫不犹豫给了五星好评,但那是我的冲动之举。不足之处当然有,基本要算在几个青年演员身上,比如在民政局找身份证那场戏,女孩的动作是够了,但是面部表情完全不到位,男生的反应也有点让人捉急,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除了靠着几句背诵的台词,我们能听出来他爱她,但是,完全,看不出来啊!比如对写着勤政为民的档案馆、民政局等等办事特麻烦的办事机构的批判仍旧是无力且老套的。另外,好几处对话,总让人有种“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的感觉,但或许日常对话,就是这样的吧。不管怎样,这都是一部良心之作,所以对待张导的这部作品,我们要学习张导的态度,要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