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打开知乎APP,你可能会被弹窗提示知乎上线了隐私政策。知乎逐一告知了将如何处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申明了保护用户隐私的承诺。收集个人信息,将具体收集的内容告诉用户,本应是一件好事,但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质疑...
1
“不同意”形同虚设?
近日,大家打开知乎,系统立马弹窗出现“隐私政策-知乎”的页面,告知用户知乎的隐私政策要点。
其中要点包括“我们会如何收集个人信息”和“我们会如何使用您的个人信息”。知乎称,根据用户同意和提供服务的需要,会收集用户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位置信息和日志信息等。这些收集的信息将用于提升产品的核心功能,及一些附加功能的用户体验。
而Magiccc发现,在知乎隐私政策的弹窗页面有“同意”和“不同意”两个选项,只有当用户点击“同意”才能继续使用知乎,如果选择“不同意”,页面则会出现下图提示,知乎称将努力保护用户个人信息。而点击“知道了”,用户又需作出同不同意的选择。
这样一来,这个“不同意”选项实际无法勾选。这激起了许多用户的不满,有网友评论到“不如直接把不同意改为一键卸载吧”。
2
条例背后有何意?
点击《知乎隐私政策》全文,你会看到一篇巨长无比的文章。Magiccc在这边整理几个要点给大家:
第一,知乎收集的个人信息主要有用户姓名、性别、年龄、个人资料照片或视频、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社交帐号、身份验证信息、位置信息和日志信息等。
第二,为什么要收集你的信息?
知乎的答案是为了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设计新服务,提升现有服务体验。并在提供服务时,用于身份验证、客户服务、安全防范、诈骗监测、存档和备份用途,确保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有精准投放产品和服务信息以及广告。总之,就是为你好。
第三,收集信息需要用到什么?
一个是Cookie,另外一个是设备权限调用。不过如果用户不希望个人信息保存在 Cookie 中,也可对浏览器进行配置,选择禁用Cookie功能。也可以在设备的设置功能中随时选择关闭部分或者全部权限,从而拒绝知乎收集相应的个人信息。
第四,你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就意味着同意我们按照《隐私政策》收集、使用、储存、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7条中出现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恶意手段”,知乎“不可能始终保持信息百分百的安全。”
3
国家隐私条款政策
互联网企业弹窗隐私政策并非首次引起关注。去年7月份,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对微信、微博、淘宝、高德等十大常用网络产品的隐私政策进行评审。评审期间,十大APP均更新了隐私政策,大多也是以弹窗的形式告知用户。
和知乎一样,当时也有很多网友感到诧异,“突然间就一堆隐私政策弹窗是怎么回事?”不难发现,用户的困惑大多集中在——为何需要对平台隐私政策作出同意确认?难道用户对一揽子协议没有说不的权利吗?
值得一提的是,从昨日(5月1日)开始,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对各类组织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安全要求。知乎选择在此时推出隐私政策或许是为了符合这一规范要求。
4
知乎官方回应
对于网友普遍反馈的“知乎为什么要收集我的个人信息,甚至包含比如照片、视频和联系方式?”。知乎昨日做出回应称:“如果用户使用基础功能,我们实际只会收集账号信息。但涉及到特殊功能,可能就需要有更多信息支撑。且所有敏感信息的收集(例如生物识别信息、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需要用户主动提供才会被知乎收集。”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拒绝提供信息,也不会影响基础功能的使用,同时知乎将对信息使用方式作出明确提示。
其实除了此次的“隐私政策更新”外,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2018年4月26日),知乎出台了相应的保护知识产权措施,禁掉了即刻等第三方爬虫的抓取。宣布“针对除信任的搜索引擎外的第三方机构,将采取白名单许可的方式,开放知乎内容的使用”。也就是说,除了搜索引擎,其余类似于即刻、今日头条、印象笔记等APP要想抓取知乎的内容,必须向知乎申请开通白名单。
此项举措,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方面,是保护用户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
知乎是一个知识社区,对内容创者者权益的保护是立身之本。知乎用户可以设置禁止转载,需要付费授权才能转载等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另一方面,是减少第三方的转码缓存截流
当前一些第三方爬虫不但不打招呼就随意抓取,而且还对内容做转码、缓存甚至是编辑等处理,这种野蛮的截流方式,知乎必定会采取措施予以打击。
其实知乎一直是一座内容宝库,拥有许多高质量的内容,也一直是被内容侵权的重灾区。随着国家与各平台版权保护机制,甚至起诉了“知乎大神”等微博微信号,才刚刚有所好转。而当下好多内容又被一些第三方爬虫无节制的抓取。
除了对于知乎“隐私政策升级”的关注,近日的“微信聊天记录可恢复”也给大家带来了对网络隐私安全的担忧,微信官方回应是在移动端设备提取的聊天记录让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是对于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还需要各方做出更多努力。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geetest_jy),还可以添加技术助理微信“geetest1024”微信,一起交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