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差的旅途中读完了《盛世康乾》,有些意思,于是记录下来。
荀子将政治家分为四类,第一类只知搜刮、算计民众的财产;第二类获取了民心,但政绩一般;第三类是霸者,政绩突出,但没有能够创建新的意识形态,凝聚民心;第四类是伟大的政治家,即王者。儒家一向提倡王道与仁政,勤俭爱民、轻徭薄赋的汉文帝是儒家心目中的王者的典范,也是康熙皇帝本人敬仰的楷模。因此这也是康熙皇帝的治国思想。
康熙皇帝虽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但他实质是创业之君,清朝真正统一中国是在他手里完成的,平三藩、将台湾纳入版图、雅克萨之战、击败准噶尔的两次入侵,他的武功业绩非常显赫;在内政方面,康熙皇帝同样是皇帝中的佼佼者。盛世需要一个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真正负责的领导层,能作出长远的发展战略布局,而康熙皇帝的成功也得益于此。
这本书至始至终反复强调职业经理人(任期有限的官僚集团)是不可靠的,因为这基本是由人性决定的。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此来抑制既得利益集团的膨胀。康熙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个性、眼光及能力的差异,更是产权所有者与其雇佣的职业经理人之间艰难弥合的根本性分歧,前者着眼于根本性长远利益,后者常常得过且过,不想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内承担太高的风险。同时皇帝独揽所有大小权力,官僚集团成为单纯的执行工具,缺乏主观积极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一切都要等待皇帝的指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常常应对不及,雍正年间对准噶尔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而败。因此这个时候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及奖惩严明的高效率制度。
康乾盛世的衰落固然有吏治衰败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已经到了最高峰,没有了提升了空间。乾隆中期的耕地面积、粮食单产量、人均产量达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顶峰,版图也是历史最大。耕地已经开发殆尽,既无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无法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摆脱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的经济危机,而人口却仍然在持续增长,因此全面的经济、政治危机必然会爆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是需要引入新的生产(技术)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