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大部分的学科,文学研究能做到什么样的深度主要是看积累的知识。但这只不过好比种种子,因为真正的贵果在于研究过程中的种种联想——千万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全忘清!
之所以有这么的一个感想是因为今晚遇到了一则联想所带来的困惑。这几天一直翻翻学术著作的我突然觉得特别的枯燥乏味,不想阅读论述不想分析建构,还是把著作往地上扔,拿起诗歌选本来(长篇讨论写得再好还是远远不如去读些作品)。
我近期的一部分研究与永明体有关,桌上自然安放着一本《玉台新咏》。才刚读完了著作里强烈吹捧谢眺的一章节,何不就翻到《玉台》里他的那个部分呢?果真读得很开心,景色艳美,情感深婉,人将他称为南北朝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看似并不为过。
这本《玉台》有注释,经常特别有用的,时而帮你当场补下历史文化课,时而解释少见词汇。读到“清吹要碧玉,调弦命绿珠”一句时,三个意象马上浮现在我脑海中:弦乐器,管乐器和酒。注释解释说碧玉和绿珠都是史上妓女之名,后世以歌曲纪念她们。在字面上,可以理解前一半为“诶来来吹一首那个啥歌啊”,但后一半我难以接受注释的说法。
在此先插话解释我的联想:绿珠在语境里无疑是代名词,但指的绝对不是绿色的珍珠。所以哪个事物能够满足绿的、圆的、小的这三个条件?对耶,所谓的“绿蚁”。绿蚁是古代人酿酒的时候会喝到的一个小东西,一般酒里会有些绿蚁浮着在上面。而谢眺的这首肯定在描摹告别的场景,我想是一次送行之类的。有音乐有酒,这无疑是准确给人送行的方式。
但细读注释就发现了哎呀我的妈呀,不是酒而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干。
可是我并没有被说服了。根据这版本的《玉台》所提供的史料,名叫“绿珠”的人“善吹笛”。那为啥出现“调弦”呢?可以想想与她有关的歌曲可以随便用哪个乐器都演奏得出,不过这个“绿蚁”的意象仍然绕着在我脑子中。宋朝人绝对有这么的一个说法,但南北朝人有吗?虽然我的解读感觉有带给整首诗带来比较浓厚的写景色彩,“调弦命绿珠”可以是边调好弦乐器边点酒,可是我只有在宋词里看到过这个“绿蚁”的意象反复出现。用宋朝措辞来解释南北朝写作难以避免望文生义。反正绿珠肯定是一个有名人的名字,这里的出现也难以忽视。
所以我说嘛,要靠积累的知识,但又不能把知识放到错的地方!花园种好种子了,把果实往地上扔也太对不起自己与前人。还好研究永无止境!无法做完,但这个东西贵在过程吧。
然后等到得出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时,估计我肯定要猛然拍案而起,大声喊出——
哎呀我的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