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时间线:
我们于3月28日,参与到《积分管理》项目的原型图的设计之中,在学校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项目的进展却不是很大,于5月18日的时候,综合各种原因,我成为了此项目的负责人,从此肩上多了一份责任,然后又经历了学校的各种事情,闭组时间,最终到了暑假第三周开头,此项目中途结束。
我负责的模块:
- 负责pc端考评模块前后端
- 后来又接手了一个半成品的活动模块,包含pc前后端和app前后端。
我的反思
来到暑假之后,学长给了我们两周时间,感觉效率比学校高很多,时隔一个多月,当重新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忘了,前端还是什么都看不懂,但是还是需要往前死磕,最终还是一路慢慢走了过来,我的总结就是,这个项目其实从暑假才开始写。
如今项目中途被停,反思原因如下:
1、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项目生命周期,导致步步受挫:
- 比如原型图不会写,也没经历过,也没见过别人写,写的时候坑坑巴巴;
- 比如数据库不会设计,没有经验,无法把握项目整体的需求,也就无法根据需求精确建表,这导致我们在最近都还在讨论表的字段问题;
- 这个项目相当于是我们要解决学校的积分管理问题,我们根据学校的这个使用场景自己去构想了一些需求,可能是因为本身项目性质的不同,也可能是没有专业的产品经理,导致需求制定的并不明确,它甚至有一点创造性的元素,需要反复一直的讨论需求,本来我们就没有经验,还遇到这样不稳定的需求,就更加混乱;
- 到了写项目了, 项目组五个人,只有学长会写接口,四个人摸不到头脑,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把gosword框架讲一下,以及该如何使用,学长也确实给我们讲了,但是把“学会的知识”表述出来,让其它人能学会是一个技能,很遗憾,学长很尽力,我们却听的晕头转向。 那就只好还是我们自己去研究了,死磕了1-2个星期,才算是会写接口了,然后把团队里还没跟上的同学带一带,讲一讲,算是理解一些东西了,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写接口之旅。
- 接口写完了之后,该写pc端页面了,这次更绝,面对crud框架,项目组五个人都是一脸懵,模仿着已有的页面,先把静态页面写好了(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然后尝试了一下,发现实在看不懂,用不了框架的东西,打算自己写,刚写了一点就闭组了,然后暑假来了之后,死磕了两天的时间,突然豁然开朗,能看懂前端框架里的东西了,写起来就一帆风顺了。
2、 技术栈缺口太大
- 后端的基础薄弱点在于redis,mysql以及脚手架
- 前端的薄弱点在于脚手架
最基础最主要的是脚手架,我们的pc前后端都用的是gosword框架的内容,但是uniapp却是从零写起,这就需要写全局拦截器,加token等问题,但是我从来没做过这事,也没了解过,让我在uniapp的初期很受阻,最终虽然是能接收到接口了,但是完全没有封装,写了很多的冗余代码。
3、管理经验不足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项目负责人。
4、数据库管理,接口管理不规范
- 我们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要写某一个接口,不知道要去查某个表,因为表的字段不是很完善,注释也不是很明确,甚至某个字段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的时候也会分不清,这就说明了注释的重要性。
- 接口的注释不完善,调用他人接口的时候,需要耗费时间调试。
我的收获
1、 收获了前后端的知识
前端硬是在实践中入了门,但是积累的还太少,下次如果遇到更复杂的场景,这点积累不够用,还是需要更详细,全面的了解一下前端,以及一些用法和规范。
后端从gin几乎0到如今gin框架入门,但同样的是速成带来的是底蕴不足,后劲不够,还需要详细的了解一下。
2、 收获了如何部署以及配置https
- 从了解docker和nginx到最终能够把docker和nginx结合起来把项目上线
- 从了解https,到最终把小程序也部署上线
还写了两篇文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呢?因为在我学习的道路上,我特别希望能多一些这样的文章:
https://blog.csdn.net/qq_29582443/article/details/118970397
https://blog.csdn.net/qq_29582443/article/details/118975798
未来的展望
1、 充实技术栈——mysql,redis,casbin
2、深度一些技术和工具——nginx,git,日志
3、搭建前后端脚手架
4、了解压力测试与代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