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冯唐成事心法》
书籍作者:冯唐
阅读时间:2021.12.13
阅读章节:什么是终极领导力。你需要知道的职场沟通规范。
题外话:
刚刚写的前面的一篇文章,1800多字,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写完,又用了20分钟修改,这样下来,这1800字,总共用了50分钟的时间。
平常这个速度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一个2000字的文章,修修改改总共一个小时也是可以的。可是昨天我又偷懒了一次,原定的6000字只完成了2000字,还有4000字的欠款,所以今天我的任务是1万字,可是就完成2000字就要一个小时。那1万字是要5个小时的,这样算下来我的时间就非常紧张,因为还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写完8000字,且不说这8000字有点难完成,我还有一个学习肌肉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接下来的时间要用说的方式了,这样会快一点,因为刚才是用打字的方式,比较慢,所以接下来要加快速度了。
正文:
什么是终极领导力。
关于领导力这个词,天天挂到嘴边,也天天听别人说,因为在俱乐部的每一次会议上,俱乐部介绍都会说到演讲能力和领导能力,所以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具体的让我来给一个明确的定义,我还是给不出来,那看看书中是怎么来描写的吧,作者说分4部分阐述。
第一,什么是中级领导力?
作者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首先奠定领导力的标准是什么?对作者来说好的领导力,就是成事能力,能否成事,能否多成事,能否持续多成事,这就是领导力最后的金标准。
不管你自己夸耀自己有多少能力,有多能言善辩,有多会交际,人脉圈有多广,甚至颜值魅力有多好,但是如果事儿办不成,这也不叫有领导力。
那么领导力的构成是什么?这些构成有没有先后顺序?如何练就?
这里作者说。他给老罗做锤子手机,最初的建议就是抓大放小,容人,定方向。这也就是中小公司领导力的构成了。
当公司发展到接近千人时,CEO可能就需要做三件事:定方向,找人,找钱。
1.定方向:笃定的方向,会产生独特的魅力,激发自己和员工更多奋力一搏的热情。
2.找人:找到合适的人,弥补自己能力和天赋的不足,帮助团队往前走。
3.找钱:如何找到合适的钱,性价比高的钱,能够跟业务匹配的钱也是领高级领导力的重要一部分。
第二,终级领导力说到底是个人能力。
这里边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公司做大了,持续运营了一段时间,多多少少总会遇遇到危机。关键的一两个危机时刻,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时候,往往就是考验你的终极领导力的时候。他引用了曾国藩的一句话,“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曾国藩一直强调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但他也只是觉得团队是辅助力量,在公司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领导者要知道,只有自己才是可靠的,才是靠得住的,因为这时候,他就需要亲自上阵,亲力亲为,自己指挥,决胜于战场的顺序瞬息变化之间。
第三,中级领导力是怎样修炼成的?
40岁之前作者有过影响他的三句话:
分别是曾国藩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这句话直到他在迈凯西做了近10年的战略规划,没出过什么大错。
孙中山的“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长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天下事不如意的十之八九,这句话指导作者在创建华润医疗的前三年里,忍了许多不可忍之事。
第三句,作者妈妈的话“一个男的,生下来带个小鸡鸡,只能自己奔命去”
作者说:这三句话让他在40岁之前的人生受益颇丰,40岁之后渐渐开始改变,不再催人做事
第四,冯唐九字真言。
这9个字是: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1.不着急,说的是对时间的态度。
一个人做完该做的努力之后,心里要放下,手里要放下,要做的是等待。有耐心有定力,给自己足够的时间,给周围人足够的时间,给事物的发展和发生足够的时间。就仿佛你已经播了种,浇了水,施了肥跟种子,一些时间给空气阳光和四季一些时间给萌发的过程,一些时间你会看到明黄嫩绿的芽。
(这个不着急,我的理解是: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这样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像我之前一直强调的《微习惯》里说的一样,一天做一个俯卧撑,照样一年之后能练就一身不错的肌肉,但是你能说,这一身的肌肉是由某一天一个俯卧撑组成的吗?肯定不是,是因为这一年的时间组成的,当然是因为这一年的时间里每天都这样做组成的,所以尽人事听天命是对的。)
2.不害怕,说的是对结果的态度。
自己努力之后有足够的耐心之后,结果往往是好的,在这之前你担心都是没有用的。
当然也会有结果,不好的时候即使结果不好,也不意味着就到了穷途末路。记得有一首歌说的是,人生豪迈,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只要我们存着从头再来的勇气就不是真正的失败,这里别人常常用到的例子,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失败99次的例子,虽然有点俗,但也的确说明了问题,只要越挫越勇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3.不要脸,说的是对别人评论的态度。
这里说的不要脸,并不是没没脸没皮、没有责任心,而是。我们做了所有的努力之后,结果仍然不好,那就不要怨天尤人,尤其是自己自责。
引用书里的话就是:一个人尽力之后,要永远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对宇宙说“我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面对任何结果和舆论。”
这么做或许是10年20年,你渐渐会有一个坚硬的内核,会有终极领导力。
(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会修炼成真正的领导力,我想也不是不可能,那就需要日复一日的重复去实践这些九字真言,然后等待时间让它开花结果)
你需要知道的职场沟通规范。
题外话:
前几天刚刚看了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那本书看得特别快,虽然对书里有些内容感到特别的新奇,有些方法真的没听说过,当时也是看的热血沸腾,心想这些方法实践起来一定效果不错,可是隔几天内容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真的是常看常新,需要经常翻翻,需要去实践。
早上又翻开了另外一本书,他说的一个观点我也特别认同,他说当你看一本书的时候,只有你把它实践在生活中,这才叫读书。
我的观点也一直是这样的,尤其方法论的书,一定要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出来,才算你读过了这本书,你只学到了方法,用不出来,实践不出来,我觉得这跟没读是一样的,因为只有书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实际影响。才不枉读过的书。
这些影响可能是看得见的,也可能是看不见的,但总归是要通过看得见的改变来呈现的。
就像我虽然马马虎虎地看过了很多书,但是都记不住了,所以我不敢说我看过那些书,我记得住的只有一本《微习惯》,我切实的把它用出来了。
因为《微习惯》建议:哪怕你每天只写50字也是可以的,就是采用了这个方法,我开始了简书上的日更,因为简书上的日更要求100字,我觉得这个要求也不算太高,我踮一踮脚也能够得住,所以就开始了日更。
刚开始的时候写100字也很费劲,也得巴拉巴拉想半天,琢磨半天,也得凑字数,但是每天去做,每天去做,后来就慢慢升到300字,500字,现在觉得,哇,100字好简单,可是这是时间积累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么长时间的持续写下来,我相信100字现在还是很困难。
这个题外话说的有点长,说回到本书的主要内容,职场沟通规范,因为我没有是正儿八经的在大公司上过班,所以说对于这部分内容也是空白的,那我也需要好好看一看,看看作者是怎么讲述的。
第一,倾听。
为什么沟通第1条要强调倾听呢?作者说其实在职场沟通中遇见的困难,一半以上来自你或者对方不去倾听,只有先听,才有可能构建你理解其他人想要说什么,或者其他人想要理解你说什么的基础。
这里作者也分享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诀窍,就是在你表达意见之前先问三个问题,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三个问题是:
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作者说如果你经常这么做,甚至把它形成习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上任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里我也分享一个自己的例子,因为在演讲俱乐部总是需要给别人去做评估,对于评估怎么做,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也是一知半解的,前几天听到一个大咖分享怎么做评估,他首先强调的也是倾听,因为只有先倾听,你才能知道对方的诉求在哪里,你才能知道接下来你要给他的评估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是温和的,是严厉的,是调侃的,还是说严肃的?
这位会大咖说他是有头马的老会员了,做了很多的评估,并且他也是一个培训教师,他特别注重倾听,现在他把倾听练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只听这个演讲者前面2分钟左右的演讲,他就可以大致判断这个演讲者的性格特点,然后给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由此可见,不管是培训者还是管理者,但凡是职场精英都会注重倾听这个基本的技能)
第二,在倾听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诉求。
清静并不是简单的听明白,而是要进一步理解别人这么想是为什么,甚至要去了解一下这个人的背景,这件事情的背景。
这么做是为了帮助你,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想。
(这里又要拿昨天的培训做举例了,昨天的培训还是头马里的评估培训。
其中有一位导师也分享了如何做评估,他问到:做评估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是从你上台之后还是说从报名之时就开始了,我的答案是:从报名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那个时候你就要去和演讲者沟通,沟通他的演讲目标,沟通他的演讲内容等等
但是有一点是我没想到的,他说演讲内容:是你评估之前就要和演讲者确认的内容,所以在演讲者上台呈现之后,在你的评估里就可以忽略掉内容这一部分了,你只需要专注的看他在台上的演讲呈现形式,包括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等这些就可以了
听他说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每次看他的评估都给的准确到位,原来是由于事前的沟通很到位。
当然这一点只是适合演讲者提前给你稿子了,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试图去理解演讲者的意图,或者听不懂演讲者的主题思想,我觉得也是可以原谅的
这个观点,就算是我自己的有时候听不懂演讲者主题,一个小小的自我安慰吧)
第三,开放。
这里作者说不要预设答案,不要预设解决方案,不要把沟通的过程当成以下命令的过程。
更多的时候,真正的沟通,你要放松自己的预设,调整心态,不要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有了答案,否则的话你还沟通什么,你还讨论什么?
(这个观点也无比的认同,这里还是要拿演讲会上的评估来举例,我觉得评估也是一种沟通,无论你说什么,这就是代表你自己的一种态度。
但是更多的时候,需要你在台下和演讲者再去深度的讨论,如果双方没有进行深度的有来有往的这种交流,我觉得这也不算是一个好的评估,单纯的给出意见或者建议,不叫行之有效的评估)
第四,平等
好的沟通是大家聊的过程,你一边想一边听,他为什么这么说,然后说说自己的意见,看看别人的反应。
(我自己的感受是:绝对的平等是很难做到的,只能说相对的摆正自己的心态,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评估的时候,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要觉得别人一个好的演讲,会被你评估坏,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如果出现了,那证明你的评估能力是高手级的。
当我们做了许多评估之后,也不要抱着一种傲慢的态度,因为有了这种态度之后,你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你的行为表现出来之后就会惹人讨厌,然后你自己就会受局限)
第五,多条理
这里说要希望沟通的效率高一点,就要多用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能够不漏的思考和表达。
(金字塔原理具体是什么样的定义我其实并不清楚,那我现在去百度一下把它贴上来。
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沟通技术,可以用于结构化的说话与写作过程。 Minto的金字塔原则假设,你已经知道如何写出漂亮的句子和段落, 它所关注的是,你落笔之前的思考过程。
金字塔原理示意图,特点有三:
其一,金字塔原理为以结论(结论)为导向之推论过程,而推论过程之议题论述类似金字塔形状;
其二,金字塔原理大量运用归纳法(感性)与演绎法(演绎),以加速推论过程;
其三,金字塔原理解构过程即是梅切原则运用。
由上可见,金字塔原理其实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之论述过程”,或是“以结论为导向之逻辑推理程序”,其中,愈往金字塔上层之论述价值越高。此外,根据归纳法与梅切原则所论,支持结论之每一推论之子推论间均保持“相互排斥的,集体穷尽”,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且构成每一子推论之孙推论间也满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这是网上对金字塔原理的解释,大概明白了。
第六,少大言
这里的意思就是越具体越好。比如情况是什么样子的?背后关键的原因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希望解决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不要用套话多一些具体的内容。
(这一点跟评估要求也是一样的,就是在给出建议的时候,一定要是具体的可行的,最好是可以演示出来的,这样的建议有利于演讲者去即刻改进,不要用模糊的语言形容)
第七,创造一个好的职场沟通环境。
比如喝酒聊天,就比在单纯会议室放了一杯白开水更真实更放松。
第八,就事论事
第九,可长可短
第十点,职场沟通中多讲事实,少讲个人爱好。
例如观点对观点理论对理论很难分出对错,比如说我喜欢红色的车,你喜欢绿色的车,那你说谁对谁错呢,其实谁都没有错。
但如果你拿出数据,证明红色的车遇到的事故多一点,那就是事实了。
第十一点,交流时不要庞杂
这里就是提醒我们要找对交流的时机。
在这一条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在跟法国人一起做项目的时候,他发现中午这个负责人会在中午去游泳,他就约在他游泳之后的那一个小时,状态会非常好,项目推进也很快,所以选准时机很重要。
第十二,在职场交流中减少使用口头禅。
这里的口头禅不是演讲中说的“嗯、啊”这样的口头禅,而是说“没问题,我搞的定,我很棒,我已经知道了。”
我的理解是不要轻易的许诺,搞得定就是搞得定,搞不定就要虚心的请教。
第十三,在职场交流中少情绪化。
比如,保持低声调,不要吵,吵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哪怕你有一股火从胸中涌起来,还是要记住,这股火出去一定是对这次交流有伤害的。
其实不只是职场交流中少情绪化,生活中也要尽量做到少情绪化,要做到就事论事,不要感情用事。
最后作者说,之所以没有按照沟通场景去给大家讲技巧,是因为如果大家能看懂并不断练习,甚至掌握多数以上的沟通技巧,就可以很好的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
两章读书笔记终于写完了,我的达标字数还差2000字,不过今天我觉得就写这些OK了,因为我已经写的头昏脑胀,头有一点点疼了,眼睛也花了,所以今天就到这里了。
出现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就是因为前面拖拉,然后目标不坚定,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我也曾一度想要逃避,但是还是觉得有一丝丝实现的可能,还想要去努力一下,至于努力到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在既定的时间内达到既定的字数,另一个是在既定的时间内,达不到既定的字数。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呢?区别还是有一点的,如果在既定的时间里达到了既定的字数,说明自己对于一些事情的掌控还是有能力的,如果达不到呢,那就说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的按照既定的计划去执行一些事情,这样就不会出现意外情况了。如果出现了意外,那就要想想补救措施,承担这个结果。
就像今天这个结果,是我以往逃避、偷懒必然的结果一样。
想要什么果,就要种什么因。这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