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30 星期二 雨 莹莹5岁8个月
【读经内容】
《易经》(上经)剥卦23、复卦24;
《文学启蒙》五柳先生传;
《黄帝内经》素问上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新概念英语》第67课;
《典范英语》第59-60课。
【生活点滴】
早起打卡时,小来提醒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对这个新鲜的节日甚是稀奇,于是去百度了一下该节日的来龙去脉:“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至今已经21年;原因是在美国,尤其是在一些拉美、亚裔移民家庭以及一些收入比较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黑人家庭,打孩子的现象相对于白人家庭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甚至存在严重的虐待、性侵等情况;于是美国儿童人权组织有效管理中心发起了这一运动,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看来“打孩子”这个动作是国际行为,尤其是在一些父母没有学习意识的地区,更甚;对照自己,也未尝不是一个警示啊。
晚上跟莹莹爸说起这个节日,他非常认可这个节日,表示虽是外国的节日,但为什么今年特别被大家关注呢,说明我们做的都不够好,那么以后在家里,更应该注意跟孩子的沟通方式,适当的体罚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关键时刻那么一两次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就够了,平常更多还是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尽可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尽可能做到让孩子愿意和我们沟通,很多的问题根本上来讲还是沟通问题,一方觉得“我认为你应该领会所以我不说”,另一方认为“你不说那就是认可我的做法我就按我自己的来”;或者一方认为“我的就是对的必须按我的来,不按我的就是错”,另一方要么反抗不成习惯了逆来顺受,要么就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水火不容;以至于矛盾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就像北大学子弑母案一样,后悔的余地都没有。
莹莹听到我们说“国际不打小孩日”特别兴奋,再三确定是“不打小孩日”,而非“打小孩日”,高兴地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太开心了,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是不是我做什么都不会挨打?”爸爸认真地说“宝贝,你还记得上次挨打是什么时候么?”她点点头“上次我起床后哭哭啼啼,被妈妈揍了。”我知道爸爸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表示很久没打过她了,没想到小朋友居然对我上次的行为记忆犹新,于是尴尬补位“嗯,那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揍你了吧?”她点点头“因为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给她点赞“对了,记住原因就很棒,而且现在也在改进了,这打就没白挨,你说对不对?”她犹豫了一下,抬起头问“我们家能不能过一百年‘国际不打小孩日’啊?”我和爸爸交换了眼神,统一表示“爸爸妈妈也想天天过这个节日,但这需要咱们共同努力,咱们一起立下规矩,只要不破坏规矩,就可以天天过节,你有没有信心?”小朋友立刻欢呼“Yea,太棒了,我有信心!”
好吧,把规矩立起来,双方共同遵守,一起成长、天天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