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一 怎样才感到快乐
堪布在《次第花开》中说过,人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必须要这样要那样才会快乐,完全是惯性思维在作怪。当一些突发事件,如疾病、灾难,打断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像原先以为的那样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感到快乐。
年青时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为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感动过,为他们简单的物质生活而依然那样快乐动容过。三毛说:“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我喜欢三毛写的书,也梦想来一场撒哈拉之旅,但没有只够的勇气,常为自己有些与众不同而烦恼过,不敢做特立独行的事。
今天夏老师分享她喜欢写作,分享她假期去撒哈拉的感受,我为之振奋,这不就是自己的愿景吗?一个尘封已久的愿景啊。是的,不能一再埋藏,我得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了。
今天学习中,老师一句话照亮了我多年隐藏的角落,总觉得那只是年青时的一个梦,不敢提及,谢谢老师的分享。
学习感悟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国女学者张弥曼,古生物专家,在82岁继续工作的状态,让我钦佩不已。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张弥曼采用连续磨片的方法,把一块只有2.8厘米长的杨氏鱼的颅骨化石,画了540多幅切面图,其中一些复杂的图,一张就要画十四五个小时,她说:“有时候,我会一直画到凌晨4点,回去睡一会儿,早上8点又到实验室接着干。”
有外国学者戏称她带来的是“魔鬼般的鱼”。
然而,她在瑞典的一位同事说:“她从不越出证据说话,所以当她说什么时,你就信。”
今天教授夏惠芸介绍学习型团队组建时,把翻转课堂玩得很顺溜,收放自如。最喜欢听她做案例讲解。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木书,我想夏老师的经历也许会是一本丰富有趣的传奇千纸文吧。当她讲到做科研的老公,说他连续几天几夜在实验室捣腾,我们以为是件很辛苦的事,她说这都司空见惯了,也不觉得苦,她说得至真至诚,无任何煽情之意。
也许,这就是学者,在他们口中,我们几乎听不到任何煽情的话语。常人眼里的苦,于他们一点也不觉得。
事业如山,名利如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也许,这正是真正的学者最值得我们崇敬与学习的地方。
学习感悟三 反刍式学习
今天的构建学习型团队,采用反转课堂模式,五人一小组,每组设有组长1名,记录员1名,新闻发言人1名,全班共有5个小组。分别是:昭阳蜜蜂组、农夫山泉、大洋芋、风花雪月、滇西智慧组。
由老师先设定讨论项目,记录在小卡片上,然后对讨论结果分类整理,大家集思广益,动手劲脑,思维由钝化状态慢慢打开,活跃起来了。我是团队里反应比较慢的,我更善长积极收集信息,反复思考,反刍式学习整理。团队学习让我们更快更准地发现和挖掘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清楚自己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能力。
通过今天的训练,我觉得新时代的老师需要具备不断更新学习,跨界整合资源,快速组织整理语言,积极沟通交流,善于倾听和思考,一定的创新能力等。很欣赏今天几位新闻发言人即兴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他们的发言中蹦出了很多新观点,新名词,比如隐性知识的影响,隐性能力的挖掘,魂商和情商的结合,虽然之前对此有所耳闻,但在实践中运用得如此自然,我是头一次领略到。
和省内的同行老师相比,我觉得自己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是有差距的,似乎好久没学习的感觉,闭门造车过去不行,现在更不行。与省外同行相比,差距更远了。学习是缩小差距的最好方式,固步自封,只会使自己寸步难行。知易行难,且行且分析,步步生莲,处处有出路,条条大道通罗马。前行吧,亲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