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味道·毛狗的记忆
辰溪本土文化名人张必津老先生说:“作为一个有文化的辰溪人,就是要用文笔去展现辰溪的历史人文与地理山水,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辰溪的神奇与美丽。”美食,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缩影。于是我便写了一点关于毛狗的文字。
一
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
一个远在异乡的好友曾经对我说:“故乡不只是一个地址,而是一部生活史,故乡就是美食的味道和记忆。”
心的故乡
存放着童年的梦
童年的梦里
全部都是故乡的味道
而故乡的味道
都在对毛狗的记忆里······
其实,每一个城市都有一种味道。
而毛狗是辰溪味道的典范和极致。城市的口味应有尽有,好吃的东西自然不少,但是跟辰溪毛狗比起来,都少了一种鲜明的个性。正宗的毛狗,菜品独到,厨艺精湛,味道绝妙,令人惊艳。毛狗一上桌,其它的菜顿时花容失色,仿佛有一种“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感觉。
俗话说:“狗肉上不了正席。” 而辰溪毛狗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简单的菜品做到了极致,将不入流的食材做成了席中上品。
美食家都欣赏;百菜百味,一菜一格。“香、辣、鲜、酥、烫、红”是毛狗的六大绝妙,而香辣更是毛狗的灵魂。
辰溪人酷爱吃辣椒,简直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甚至有了一句“吗七辣子吗七饭”的口头禅。一是红色的辣椒,寓意着红红火火;二是辣椒刺激神经,挑动味蕾。当香辣的毛狗肉在味蕾上逐渐漫开的感觉,便如山野含苞的红梅,一点一滴染上季节的颜色,在餐桌上次第盛开。仿佛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从筷尖传到舌尖,又突然直抵心尖。······那舌尖上的滋味是灵魂的一阵颤栗,是味道中最美的记忆,是故乡里最深的情怀!
二
烹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
毛狗的烹饪也是一次创造和展现艺术的过程。它犹如写文章,画山水,自然有一番天然的情趣在其中。
厨房里,锅盘交错,火焰流窜,厨师的动作优美如舞蹈。······还未吃狗肉,就先享受了一番视觉的盛宴。
毛狗的选材讲究,有“一黄、二黑、三花、四白” 之说。即狗的毛色决定狗肉的味道,黄狗最佳,白狗最次。而对油品的要求也很高,炒毛狗的绝技之一就是用油,用茶油炒的毛狗才堪称一绝。而火候的掌握更是烹饪中最难的精华之一,用干柴火和铁锅炒的毛狗才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味道。但这一切都只是工具和手段,要炒出味道奇绝,满座皆惊的毛狗肉,人才是关键。食有味,亦有情,好的心情才能够烧出好菜。
与菜品对话,探究美食的渊源与特色。才发现,普通的一餐饭中,一道菜里,都可以升华出一种精神的理念和境界。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份狗肉也是一种文化。在锅碗瓢盘中透出一种丰厚悠久的文明——中国的饮食文化。
在油水汪汪的锅里,狗肉与炒勺撞击,翻腾如趵突之泉。温柔的火焰舔着锅底,发出诱人的嘶嘶声,顿时令人口中馋虫惊醒。“口水直下三千尺,只因锅中狗肉香!”
吃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而毛狗最爽快淋漓的吃法是,夹一块油而不腻的毛狗肉,喝一口纯正地道的草曲米酒。狗肉与米酒融合,狗肉焖得酥香,土酒酿得芳芳。味道层次分明,醇香交替回环,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幸福感顿时在心中升腾,那滋味如鲜花怒放!如果说吃毛狗如品大涂子石涛,那么毛狗加米酒一起品味,就是观八大山人朱耷,品味与格调又高上一层。
走过了很多地方
见过了地老天荒
如今 人在异乡
怀想起家乡的毛狗肉啊
不由泪水汪汪
中华美食味千种
唯有毛狗不相忘······
(注: 毛狗,实际上就是一条完整的狗。即辰溪人所说的一条囵狗。毛狗的制作,起源于黄溪口瑶族山区。把囵狗褪毛洗净,剁成一寸见方的块,狗肠切成三寸长的节,狗肝狗肚用刀拉成片。然后把切好的狗肉倒入锅里沸水中一下捞出,再把锅中热油烧老后把狗肉拌香料爆炒。炒至七成熟时放入狗杂翻炒一会,加入适量的水焖煮,待快收汁时放入酸柑橘叶炒香,快起锅时烹入狗血和油发辣椒。一锅香气四溢的毛狗就可以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