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万历十五年”,我更喜欢“无关紧要的1587年:明王朝的衰落”这个英文版的书名。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在中国,是明万历十五年,全年无大事可叙,平平淡淡,这看似四海升平的底下,是正在酝酿一场影响中国命运的血雨腥风。
这本书的作者黄仁宇先生出生于中国,而后是美国公民,他极力在宣扬用大历史观看历史,也像他说的,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尤其不仅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领悟获得的。确实,我又不聪明书又读得少,阅历也不够,所以看得糊里糊涂,甚至看豆瓣知乎的各种读后感,都觉得难以读懂其间的深刻。此书外界的评价都是极高的,我不妨暂且合起,待自己的认知有点提升再来拜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一次读完,想了很久,终于是有一个画面浮现出来:一个画好的剧场,以及一大波演员。
书里写了六个人,但我觉得,主演却是其他朝廷文官们。整个朝代,是这些文官说了算。四书五经、仁义道德,便是他们治国处世的依据。
以道德代替法制,明代达到一个极端,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作为一个演员,万历只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小配角,被赋予神圣的力量,被称为天子,但是,他有很多事情无法自己决定。按照剧本,他不能有自己的喜好。十一岁的时候爱上书法,首辅大人说皇上你已经写得这么好了就不要再玩了,治国不是靠这些艺术玩意的。无聊在宫里编军队他们也跳出来制止,想要给自己喜欢的女人封贵妃他们也百般阻挠。万历从九岁登基,就已经注定逃不掉这场挫败的长跑,他不敢像他叔祖正德皇帝一样任性,但也终究是忍无可忍了,在立储这件事上与百官置气,选择以消极怠政的方式来对抗,从此不出宫门,这一赌气就是三十年。在职责上,他是没有尽到本分的,但从个人情感上,我还是觉得非常值得同情的。在百官们眼里,皇帝只是一个活着的牌位,他只需要有神化了的天赋,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
张居正和申时行,相继的两位首辅,一个独裁,一个调和。贯穿篇幅始终离不开人性里的“阳”和“阴”,即道德伦理对应私心贪欲。申时行深谙其道,他只能和文官合作,按照他们的共同意志办事。但尽管一味充当和事佬,也还是避免不了别人给他“首鼠两端”的评价。相比而言,张居正的业绩比申时行好很多,但他总归是孤傲高调的,最致命的是,他不把文官放在眼里,以致在死后被清算,还连累了后人以及和他生前有过往的人。
戚继光是其中一个受牵连的人,可惜了一个将才无用武之地。在这个时期,日本倭寇多次侵犯,从这个时候似乎已经能看到历史的前因后果,何况别人在努力开辟改革的同时,我们是关起门来抹杀掉一些可以与敌抗衡的中坚力量。读戚继光会很痛,一个武将在这场戏里,无论怎么拿捏自己的情感定位都是不对的。主战,会被参奏急功近利,主退,会被弹劾无胆无谋。这一切都在文官掌控之中,武将只能带兵打仗,不可以有个人崇拜,否则就是谋逆。时势所逼,他注定要被当时的文官集团挤压,死也是极其凄凉,被妻子遗弃,疾病缠身,一贫如洗。此时,西班牙的舰队,已整备出征英国。从此,我们古老的帝国已失去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
李贽,哲学家,在我看来是有超前卫思想的疯子,当然,这种前卫是为当时顽固的道德社会所不能容纳的。因为当所有人都把内心肮脏的一面隐藏起来,心照不宣,这个人却毫不顾忌用实际行动全部显露无遗的时候,他必定是被世人攻击的。为了不被世俗所累果断剃度出家,与女学生书信往来交流思想,才不管男女授受不亲。这么大胆的举动,在传统思想里是耻辱的,但我总还觉得他们是嫉妒,自己选择当伪君子,也不让别人做真小人。李贽在这几个人中,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根本不管其他演员,而且剧本本身就不那么出彩,他不屑。
和李贽相反的是,留下一身功名的清官海瑞。在文艺作品中,大多数是抓取他的清廉大肆渲染,极度烘托他的高尚人性光辉。但在这史实中,他的清廉之外,附带太多的冥顽不灵,固守成规。普天下的文官们,有些架子摆摆就好,有些礼仪做做样子就算,海瑞全当真。所以在他死后,大家都觉得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的出发点是好,但做事就永远是那样钻牛角尖。连官员家里请来一班戏子在他这里都是有罪的,绝对的克己复礼,而他的这种礼竟是来自于明太祖年代,那已经是两百年前的道德信条,硬生生被他运用起来,这样的真君子也实在苛刻,连满嘴仁义道德的文官都忍受不了了,人家都是说说而已,谁真的就百分百照做了呢。从这儿也觉得这些文官集团思想都是自相矛盾,看不惯做不到的,更容不下做得到的,怎么做都不对,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不能忘了,他们只是演员,而已。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身败而兼名裂。”
作者说,这是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