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用英语》是李笑来写的书,分为八章,包括起点、口语、朗读、词典、语法、精读和叮嘱。因为最近在重学英语,所以分享下自己觉得很受用的概念和方法。
为什么重新开始学英语?对于我自己来说,是因为向往“自由”。徜若英语足够好,就能够体会到和外国朋友交流的自由,畅快淋漓阅读原版书的自由,接触最前沿知识和理念的自由,精神世界上的自由远比肉体的自由享受更多,这些理由就够了!
我们会觉得学英语这么辛苦,好像不管投入多少都难以熟练驾驭它。其实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最终的作用就是用起来,所以李笑来在书名上就用了《人人都能用英语》而不是“学”英语。虽然人们都习惯“学”好之后再“用”,但是如语言等技能的掌握,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试错而习得的。而我们的教育使我们更加习惯去“学”,而不是直接上手去“用”。
而学习过程还是一个和神经细胞建立联系的过程,是一个用进废退的过程。在科学家看来,学习一门技能,本质上就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需要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中建立上万个新的连接,这样艰巨的任务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在这耗时费力的过程中还存在所谓的平台期——即某一段时间无论如何大量练习都看起来毫无进步。神经可塑性研究的鼻祖,Paul Bach-y-Rita教授认为,“平台期”只是一种现象,在此期间大脑并未停止发育,神经细胞之间新建的连接在不停地被巩固;如果中断联系,那么大脑就会遵循不用即废的原则丢弃那些无用的连接。而教授解释“六个月”的巩固才可以使神经细胞之间新建的连结变得“难以弃用”。很少有人能够持续坚持6个月,所以很难突破瓶颈。对于我们来说,就给了相当于给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如果笃定要认真学习,那就要索性坚持六个月以上,再来决定是否继续努力。
自己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在本书中也找到一些答案感觉很受用。
如何练习口语?
口语主要包含两大问题,一个是内容,另一个是语音。很多时候你会意识到现实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写作过程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不知道写什么。这些问题深究下来会发现,很多时候即使是把问题换成母语后,我们也是没话可说的,这是因为自己平时积累和思考的太少了,以至于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果你平时很少读书,而口语题目让你介绍一本最近读的书,瞬间你就蒙了。所以口语和写作这种输出的问题,就很在乎平时的积累,而李老师的方法是自制口语本。可以先用一定的时间,把你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语言全部用中文记录,之后再翻译成对应英文。如果遇到不懂的随时记录,之后某个瞬间获得的时,再填充回去,这样就完成属于你自己的口语册。其实,除了日常的交流外,有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和别人深入地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的时候,简单的短句是满足不了自己的。李笑来认为这时候就更应该提前准备,需要长篇大论的时候就提前写出来。
语音问题?英语,因其应用广泛,实际上并没有一致的语音标准,单就美国而言,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口音就不同,但并不影响大家相互理解。我们并没有必要达到播音员的标准,所以存在一些口音并不是大问题。当然,希望自己的口音听起来更地道,就可以从音标练起,学习语音、语调。音标的学习,也是本书着重强调一定要花时间认真学习的。而语调推荐《The American English training》,可以让你听起来更像美国人。
阅读该怎样读?
精读,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词典,遇到不懂的句子,就查语法,如果语法了解之后还是不能理解句子,检查句子中是否有词组,查询词组,如果办法都试过了,依旧不理解,问google,一般全套查下来基本句子就完全理解了。不要怕麻烦,如果怕麻烦,以后会更麻烦,因为自己的懒惰和拖延,以后遇到还是不懂,并且问题只会越积越多,而如果养成难改的坏习惯后,要更改会更加辛苦。之前自己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单词,就跳读,结果总感觉文章读懂了,但题还是做不对,因为根本上就是没懂。所以,不用在开始时担心自己的阅读速度慢,如果不懂的单词太多,语法也不理解,就静下心慢慢读。没有人一开始就很厉害,都是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之后,单词认识的更多,语法理解的更深,文章的逻辑分析清楚之后,阅读速度就会更快,阅读的理解能力也提升地更多。
除了上述的有一些概念和方法,本书对朗读、语法的介绍也有很多干货,也有具体如何把word打造成英语学习的利器的方法论,这些内容都推荐给大家反复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