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我心归处是敦煌》
是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
那段时间
一个因为填报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女孩
时常占据各大媒体平台首条
因为女孩的高考成绩超出北京大学分数线几十分
完全可以选人们所认为的更好的专业
但是女孩选择了考古
一个大多数普罗大众都不了解
认为工作不好找的专业
而女孩她是因为热爱
同时
她说她的偶像是樊锦诗
后来有一篇是樊锦诗本人
回复那个女孩的报道
樊对女孩说
要坚持自己心中所想
不要受外界的说法所影响
既然选择了考古这条路
不论多苦也必须要坚持下去
(报道陈述的大意)
同时
樊还附赠了自己的自述出版书
——《我心归处是敦煌》
这才知道了这位贡献了自己一生
守护敦煌的考古学者
从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毕业
自此一生都在为中国考古事业奉献
这是怎样的一种磨灭不了的意志和精神!
信息时代的发展
物质世界的充裕和娱乐的疯涨
大多数的人们在这个时代
越来越追求快速、新鲜、多样化
社会对人的能力的需求也趋于全面
倾注一生从事一件事反而变得有点不可思议
但一生花费许多精力干好多事
与一生只干好一件事
这二者的选择
就好像现在大多数人的状态
与那些专心研究某个课题的默默奉献的学者
这两类人的写照一般
多姿多彩更符合大多数人对丰富人生的追求
埋头苦干一生的时间只为一件事情
似乎太枯燥
也太消磨毅力和坚持了
而看到他们倾注一生的成果之后
大多数人中会有一些人心中为之一振
发出要是自己有能力也可以这样
有一件可以倾注一生的事情
并夜以继日地坚持下来
那该多好啊
就像在《我心归处是敦煌》中
书中配的那些插画
只一眼你就被敦煌完全吸引住
甚至
会有那么一副
在你第一、二次翻看插图时
都没翻到
第三次的时候
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插画
给了心里一记敲打
仿佛前两次的隐藏
就是为了第三次带来的震撼
这对于
习惯了日常生活毫无波澜的大多数人来说
这一敲打
感觉有点惊奇
有种已经忘记了有多久
心脏已经没有这样显现活力了
转而
羡慕起那些学者了
倾注了一生的事业
它们反过来也不会辜负他们
总会给人们回馈点什么
而这些回馈
大多数人也或许受益
益处当然需要大多数人的一点觉醒力才行
所以说
可以倾注一生专注一件事的人
本身就不同于大多数人
那大多数人中一些
可以有所转变吗?
尽自己所能的去找到想要专注的事情
然后坚持
或许这是最好的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