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只说不做?为什么半途而废?
有朋友跟我说,又到考研报名季了,想考个MBA,想了好几年了,可是一年又一年,蹉跎了过去。
大家闲来无事,于是用“死亡六问”调侃一下他。
问:“为什么一直没考呢?”
答:“没时间啊,MBA虽说难度不大,内容也蛮多的,每天工作、应酬,哪来的时间准备呢?”
问:“为什么没时间呢?每天24个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还有8小时呢。”
答:“每天下班都快九点钟了,然后吃个饭、洗洗澡,也就能学一个半小时。”
问:“周末呢,你周末干嘛了?”
答:“吃吃饭、看看书,跟朋友玩玩,也就过去了。”
问:“这些时间算下来,一年也有一千个小时了,不够你复习个MBA么?”
答:“话是这么说,可到了考试之前,总是发现自己内容没复习完,没有底气报名。”
问:“内容没复习完吗?那平时的一千小时干嘛了?”
没等我完成“死亡六问”,伴随着朋友一声长叹和冷漠的“哦”,我又一次成为话题终结者。
这种场景对每个人来说似曾相识,可能小时候选择完考北大还是考清华之后没成功也是这种原因。心智被琐事占据,难以长期坚持下来,事到临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没准备好。
我们为这种事情下一个定义——长周期的个人项目。
比如说,参加工作以后考注册会计师,学一门小语种等等。
这种项目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时间周期长。这种项目一般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业余学个小语种甚至要几年时间,很容易太监。
第二,不是主要业务。这也是很多人难以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周围只有你自己在准备考MBA、只有你自己在准备考CPA,因此很难有大家一起的氛围,也时常感受到孤独,并且有其他事情干扰,很难集中精力。这种感觉跟完成一个团队项目、或者是大学里面一起备考是不一样的。
第三,没有甜头。正因为周期长,所以很难有持续性的激励,干劲很快就消磨光了。
那么,在面临一个长周期个人项目的时候,处理原则是什么呢?
第一,多层拆解,做到各层级、各阶段可控。
首先,要将总的任务分阶段、分层次拆解。
其次,要用到甘特图,明确不同时间段要完成什么任务。
第二,增加控制点。
在每个阶段、甚至子阶段的结束的时间增加控制点,向自己验收该阶段的成果,并对自己该阶段的行为进行回顾。这样就不会发生前松后紧的情况,有利于把握项目的节奏。
第三,完善闭环。
建立一个完成的目标-执行-校正-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保证每个阶段的执行情况能够指导自己下一个阶段的行为,这样自己每个阶段都是进步的。
下一个文章打算写点关于学习方法的,不过以目前的懒癌来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