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晓松之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点评原生家庭阴影时,用了一个比喻:有病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得病;病好了,才知道自己曾经有过病。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受到原生家庭伤害时,其实已经好了,自己随时可以走出伤害的影响。但真的可以这么简单吗?
导演姜文在最近的一期节目中爆料自己其实一直都很不自信,因为不被母亲认可。自己一直都在讨好母亲,想要寻找机会与母亲和解,直到母亲去世。
一个功成名就的知名演员和导演如姜文,本应该自信十足,是别人效仿学习的榜样,但是在他的心中却还深深的藏着这样一个黑洞:不被母亲认可,自己不够好。
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一定是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反应,你永远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所以,那些来自父母的忽视,挑剔和贬低所带来的伤一定是纠结痛苦又隐蔽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认为父母训斥责怪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在教育他。
一个不被父母认可和接受的孩子,可能一生都在寻求外界的认可。原生家庭的伤一旦形成,个体将永远背负对自己的低评价心理枷锁,这种打击可能摧毁一个人的一生。
(2)
很久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正常,比如容易紧张,经常胆怯不自信,甚至无缘无故会不敢看对方的眼睛,经常装作不经意的将目光移开。
如果我告诉别人这些感觉,熟悉我的人会吃惊的说:怎么可能,在辩论时,开会时,讨论问题时,你都思维清晰,侃侃而谈,让别人无法反驳,你还会紧张不自信?
但是感受就是感受,内心的东西只有自己比较清楚。
从小在家里那个大家庭当中,我不是那个最伶牙俐齿,最聪明伶俐的孩子。过年过节,大家庭聚会的时候,几个表哥表姐都会占尽便宜,有好事总轮不到我。
母亲对我的训斥远远比表扬要多。当我喜吼吼告诉妈妈:我进了学生会,做了学生会干部。满以为妈妈会满心欢喜夸奖我,想不到妈妈冷冷了说了句:你有这能力吗?如果不小心说错了话,更是会引来妈妈好一顿数落。
时间一长,我形成了一个观念:我不聪明,我很差劲,我很糟糕;同时我开始为自己感到羞愧和自责:为什么自己总是这么糟糕?最后,我开始不由自主的自卑和胆怯,总担心自己表现不够好会被别人轻视,害怕自己出错。
我深深的认定妈妈不喜欢我,这个认定一直伴随了我十几年。
一直到去年,妈妈病重,在陪伴她的最后的日子里,无意中我提到以前的点点滴滴,提到以前她对我的批评和我感受到的轻视贬低。她一下子愣住了,她根本没想到她认为那些是帮助我成长的善意批评,是一个母亲对子女最理所当然的教育,却成为了我这么长时间的挥之不去的痛苦魔咒。
(3)
可是即使我明白了妈妈并没有不喜欢我,并没有认为我不好,即使我知道自己其实并不差,但我还是会不由自主的不自信,自卑和胆怯,不由自主的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时间过去太久了,那些挥之不去的痛苦魔咒早已经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在我的心中,早已经和妈妈做了隔离,早已经不再期待她的任何称赞和表扬,不愿意和她透露内心的任何想法。即使有好消息,我也会想:还是算了吧,她不会感兴趣,不会想听。
我和妈妈的关系很疏远,因为近了会遭到批评。这一切的心理模式我都早已习惯了。
理论上,只要我认识到原生家庭给我带来了阴影,我就已经走出来了,就应该感觉自信。但是情感上日久累积的伤,已经形成了一个死结,成为了心中永远无法抹灭的痛。
(4)
一个人从自己认识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了阴影,到摆脱这种影响,病好治愈,一定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需要个体有强大心理能量,努力克服自我的糟糕感受,随时间逐渐淡化对原生家庭的怨恨责怪。
但是人总有内心脆弱想要崩溃的时候,有时候是别人平平常常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却能深深的刺痛我们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于是在那个不经意的瞬间,个体的内在意志和力量没有成功战胜自己的那些不好的感受:不自信,挫败感,被环境排斥感,烙印和阴影就会毫无征兆的突然跳出来,把我们重新拉回到小时候的痛苦记忆中,个体就仍然会感受到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阴影就会始终存在。
再假如个体天生软弱,逆来顺受,对环境顺从依赖,那么可能早在明白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阴影和伤害之前,就对人生彻底放弃了,成为一个人终生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但无论怎样,能够认识到原因,至少走出来的门已经打开。要不要走出来,能不能走出来,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力量。我们都很脆弱,但我们需要学着坚强,找到自我。把脆弱敞开,与自己和解,做真实自我,只有自己才能带自己走出来。这个过程即使优秀如姜文也不能幸免。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个人自媒体公众号:枫语倾听, ID:fyqt1111,希望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帮助都市人聆听自己的内心,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