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中有段经典台词:我们都想要牵了手就能结婚的爱情,却活在一个上了床也没有结果的年代。
二十几岁的年龄,正是“耳听爱情”的年纪。
如果我有个女儿,一定会和她处成朋友,无话不说,教她独立,教她辨别渣男。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在上海市范围内找了80个社区、3311个家庭,花了半年时间入户一对一答题。调查显示,有43%的被访者有婚前同居经历。其中30%的人在恋爱半年之内开始同居,不到四成的人一年之内同居,15%的人在恋爱一年半至两年内同居。
一、这个事情,不知当说不当说
大学就要毕业了,雯雯想和男朋友一起去大城市工作。
要不要同居呢?雯雯是想的,想的心底发痒。
可是雯雯不敢说啊。
上学期雯雯和同学吃饭,有个同学吐槽了自己的表妹,放弃了舅舅介绍的“好工作”,一毕业就跑去和男朋友同居,问题是爸妈都不知道……
雯雯一边和同学一起应和,指责她表妹怎么这么不懂事,一边在心里思考自己以后怎么交代。
同居对女孩子来说,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1.毕竟她就是这么来的。安全措施做好是一定的,但基数大了风险也变高了。
2.同居前,出门吃饭基本都男朋友买单,节日也能收到礼物。同居后生活费平摊,说白了就是合租。
3.同居前约会都打扮精致,你侬我侬,同居后放屁拉屎尽收眼底,睡衣拖鞋、柴米油盐。
雯雯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她甚至连大学里谈恋爱都没有和父母讲,倒不是说她怕父母指责,而是怕他们各种盘问:
一个学校的吗?他什么专业的?家里情况怎么样?谈了多久了?这个专业以后毕业干嘛去呢?人品怎么样?
雯雯一想到这些头就要爆炸了。她的母亲从小就对她无微不至,什么都想管到边,恨不得一直留在她身边。
她自然知道父母是怕她受伤,也知道同学怕她表妹受委屈,但是这个事情,她还是不知当说不当说……
她不敢说也不想说,怕被盘问被指责。作为一个成年人,也没有义务事事汇报,应该要对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但是她也不想隐瞒,不想撒谎,也没必要撒谎。
二、同居一个月
雯雯最终打了个擦边球,和她爸妈说是和同学「合租」。
雯雯和男朋友住在一个新建设的小区里,周围环境还可以,边上就是商场,小区治安也挺好,走一些路就是地铁口,雯雯挺满意的,感觉自己的幸福日子就要来了,还是和男朋友一起。
每天七点半起床,六点下班。上下班都要做一小时的地铁。早上她都稍微早点起来,不和男朋友抢厕所,傍晚雯雯回来早,男朋友一般都要加班到九点十点才回来。
雯雯才和男朋友同居一个月,但几乎是天天都吵。
1.雯雯觉得天天扫地没必要,浪费时间也不脏。男朋友嫌弃她卫生间全是头发丝。
2.雯雯让男朋友晾衣服翻着晒,这样衣服不容易变旧。男朋友觉得这衣服寿命就这点,没必要拘小节。
3.雯雯躺着只想和男朋友卿卿我我,但是男朋友一直手机刷刷刷不停,不是游戏就是足球,还有新闻和一些美女图片。
雯雯和男朋友每天晚上都吵架,话不说出来她难受,好几次都吵到两三点,但是最后都会和好。男朋友工作累,第二天两个人都上班没精神。雯雯知道这样不好,甚至是觉得「是不是自己太作了,还是男朋友真的不爱自己了」。
三、你到底爱不爱我
每一对情侣,都会问无数遍同样的问题,当然主要是女生。
雯雯那天问他,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为什么我觉得你变了。我们刚认识那会儿,你幽默风趣,再后来发现你很细心很温柔。可是你现在呢,对我的回复不会超过三句话,吃饭一句话也不说一直刷手机。上次和你朋友吃饭怎么就这么多话?
男朋友没有回她,雯雯急了,"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你都不说话,我都问你几遍了!" "那你要我说什么?我说没有没有你又不信,那我说是好了吧,我本来就这样,之前都是我装的。”男朋友十分平静地回复她,然后继续躺着玩手机。
好像所有的女的,吵架都是希望得到“我爱你”这个肯定的答案。男的不说话,也都是想忍忍就好。
再后来的后来,争吵都起源于「你爱不爱我」这同样的问题。
雯雯那天又和男朋友吵架了,吵到后来准备买周末的票回家。
男朋友问她买了几点的票,但她一言不发。雯雯不再像原来一样歇斯底里,而是冷冷的笑着 「呵」 。
男朋友问了好多遍她都顾自己看着电脑上的材料,他终于忍不住了,“你说话呀!你倒是说话呀!”拳头重重地砸在雯雯的肩膀上……
雯雯惊讶又恶狠狠地看着他,“×××,你记住打我的这一拳,我们永远都没可能了”。
当天男朋友怎么哄她都不为所动,他拳头下去那刻,他就知道完了。雯雯和他强调过,她爸家暴,这是禁忌,是底线。
四、回家
雯雯选择离开,只想回去看妈妈。
二十多岁的人了,一路上忍不住地一直哭,她没想到,自己的感情居然是这么结束的。
她想去看看家里的可怜女人,雯雯可以离开,但她不会。从怀了雯雯那刻起,她就选择了忍耐。
雯雯到车站后,是爸爸来接的,到家后吃了妈妈炖的老母鸡,补补身子。
那天晚上雯雯睡得很香,真想这么一直睡下去没有烦恼。
雯雯还是什么都没有和父母讲。
写在最后:
同居消耗爱情,没有保障,是在制造风险。
同居会让我们最快地看清一个人,是在规避风险。
同居既不能制造风险也不能规避风险,
因为我们既看清了一个人,也受了伤。
这本来就是一个矛盾共同体,没有办法分开讨论。
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值得探讨的并不是同居这件事本身,而是这背后的责任。
雯雯和男朋友两个人,在同居前思考同居应该承担的责任了吗?同居的责任是「照顾」。我想试着照顾你,照顾我们的「小家庭」。
如果我有个女儿,我会成为她最好的朋友,无话不谈,而不是「惧怕」和我谈论。
我不会逆来顺受,向孩子倾倒苦水,让她变得厌恶父亲,恐惧婚姻。相反我会告诉她,你父亲很爱你,我们也曾深爱。
雯雯母亲没有错,大家都没有错。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但我希望,我们都能更勇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