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句话出自尼采,却被维克多·弗兰克尔奉为人生信条,帮助他度过了3年的集中营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便是维克多·弗兰克尔以自身经历向人们讲述了那些集中营不为人知的痛苦遭遇,并且加入了很多心理学分析,让人们更能领悟活着的意义。目前,这本书已用英文印刷了100多版,还以其他21种语言出版。其中,仅英文版销量已突破300万册。
这本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位医学博士和心理学家,他是纳粹集中营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纳粹集中营的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之所以能在地狱般的集中营存活下来,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之后,他将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与学术结合起来,开创了意义治疗法,帮助人们找到绝处逢生的意义。可以说,他的生命奇迹激励着一代代人。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即意义疗法,浓缩了第一部分的精华,两部分共同加强了本书的可信度。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弗兰克尔一起去探寻集中营的生活足迹并探索生命的意义吧。
01
集中营的生活
刚进入集中营站台没多久,囚徒们就迎来了一次生死攸关的判决。经过高级军官一番漫不经心的挑选,那些老弱病残、不能干活的人,被直接送到了焚烧室。
焚烧室的门上写着 “澡堂”二字,每个囚徒进去时手里都拿着一块香皂,而没过多久他们就会变成几缕青烟从烟囱中飘出。经过这次判决,在这批被转移的人中,大约90%的人要走向死亡。
刚进入集中营就亲眼目睹狱友被判死亡,囚徒们万分惊恐。不过,他们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恐慌。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他们不断看到受难者、将死之人和已死之人,对一切已司空见惯,再没什么事情能够打动他们了。
囚徒们的眼里只剩下冷漠,他们只关注自己是否能多活一天。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认识的一个朋友和他说:“想活下来,你唯一的办法是,看上去能干活。”这位朋友还告诫他,不要害怕被挑选,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天刮脸,随时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擞地干活,哪怕是用锋利的玻璃或是最后一块面包换取刮脸用具,也要使脸色红润,不至于看上去“可怜兮兮”“体弱多病” “不能干体力活”。这样他们就不会被当作老弱病残送去毒气室或焚烧室。
不过没有被送出去的人日子也并不好过。一天只能吃一块面包,还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无法想象忍饥挨饿者曾经历的灵与肉的煎熬折磨。
外人更难想象在集中营里人命是多么不值钱。因为弗兰克尔懂得医术,他后来被调到了寒病区做医生,亲眼目睹了监狱当局如何虐待犯人。病人们需要多一点食物和药品,但当局只关心走廊里是否落下一根稻草,破破烂烂爬满臭虫的布片是否整齐地裹在病人的脚上。至于犯人的死活,他们根本不在意。
在集中营里,人们稍有不慎,有时甚至毫无缘由,就会招来一阵毒打。不过有时候,不留痕迹的鞭打比留下痕迹的鞭打更摧残人。
有一次,弗兰克尔在暴风雪中铲石子修路,稍微停下来靠着铁锹喘了一口气,就被看守发现了,于是看守戏谑地捡起一块石头向弗兰克尔扔了过去。在弗兰克尔看来,这种精神的凌迟比咒骂和鞭打自己还要难受,因为看守这样的举动更像是吸引野兽的注意或者吆喝家禽和畜生,所以让他倍感侮辱。
为了活下去,有些犯人本能地会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使自己恢复内在的力量。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这就是他们的救赎之道。
弗兰克尔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老穿破鞋,他的脚伤得很重,还要在寒风刺骨的工地上干活,他迫使自己去想别的事情。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着折磨自己的一切。通过这个办法,他成功地超脱了当时的境遇和苦难,好像所有这些都成了过去。
弗兰克尔发现,不光集中营有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人都会遇到厄运,同时也会遇到通过勇敢地面对苦难而实现道德升华和精神自由的机会。他们通过苦难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因而在苦难面前永不低头。
除了积极地面对苦难以求生存,爱成了囚徒们另一个自我保护的武器,这表现为对某件事的热爱,对亲人是否活着的真切关心、思念,以及想要再见面的强烈期待。
对弗兰克尔来说,他心中无时不刻不挂念着自己的家人,尤其思念着妻子这是他得以支撑下去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他一直用极少的碎片纸张记录一些关键的信息,希冀于获得自由,他还积极为狱友们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甚至抓住有限的机会为他们实行集体性心理治疗,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延续着对生命的热爱和救赎。
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执着和热爱,他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结合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更多的人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02
追求意义是人类的主要动力
所谓意义疗法,就是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使他意识到自己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并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
弗兰克尔认为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
几年前,法国人曾做过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89%的被访者承认人需要 “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另有61%的人承认自己的生活中确有某种东西或者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还对48所大学的7948名大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在被问及什么是你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时,16%的学生回答说是 “赚很多钱”,78%的学生回答其首要目标是 “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尼采说过一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人们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如果遭遇挫折,就可能导致精神疾病,这种挫折被弗兰克尔称之为“存在之挫折”。
弗兰克尔讲了他一个患者的故事。这位患者是个外交官,他不满意自己的职业,他的心理分析师却劝他和自己的父亲和解,因为美国政府以及他的上司就是他父亲的象征,因此他对工作的不满是由于他潜意识里对父亲的仇恨。
而到了弗兰克尔这里,他意识到这位患者仅仅是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遇到了职业方面的挫折,他建议患者换一份工作。于是外交官离开了外交部,选择了其他职业,结果非常好,他对新职业非常满意。
有时候人们会感到生活枯燥乏味,对什么都丧失了兴趣。弗兰克尔称之为“存在之虚无”。例如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就会凸显出来。如果放任这种虚无感不断滋长,人们也会出现精神疾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存在之挫折”和“存在之空虚”是人们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遭遇的困难,都会导致人们患上精神疾病。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意义疗法来解决他们的精神问题。
只有运用意义疗法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真正的意义,才能使他走出精神疾病的漩涡,推动他坚定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03
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问一个棋手冠军:“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大师是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不存在抽象的生命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而最后这些问题只能由你自己解决,所以对待生命,你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因此,要让患者自己决定是否应该将生命的任务解释为应该对社会或者自己的良心负责,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或是进行道德劝戒。
我们都知道,画家试图向我们表达他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眼科医生试图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治疗师的作用只是像眼科医生那样,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
而生命的潜在意义,是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的。弗兰克尔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
人越是忘记自己,而是去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反之人越是只想追求自我实现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
要想找到生命的意义,需要弄清楚自己的责任,并且把自己置身于世界而非自我之中,忘我地投身于某种事业或是某个深爱的人。
04
爱的意义
找到生命的意义能够使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生命的意义在每一刻都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呢?
第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找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在目前的工作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那么不妨换一份自己喜欢并且能够获得成就感的工作,很快你就会在工作中发现生命的意义。这种方法能让人获得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来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称之为“爱的意义”。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
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性,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从而使他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帮助他实现生命的意义。
家人或是伴侣,因为深爱对方,才更知道对方的软肋,知道他在哪些方面有潜能,哪些方面有待改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让对方意识到他的潜能与不足,帮助他找到生命的意义。
比如夫妻之间就可以相互鼓励,彼此成长,共同进步。
因为爱,你可以使对方意识到他能够变成什么样子,从而帮助他做出改变和完善。爱是相互的,彼此帮助对方不断地完善,两个人会变得越来越好。
因此积极勇敢地面对你深爱的那个人,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你就可以找到生命的潜在意义。
05
苦难的意义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忍受苦难。
这并不是说要发现生命的意义,痛苦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痛苦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但是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需要选择采取何种态度呢?
弗兰克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杰里朗17岁时因一场车祸造成脖子以下高位截瘫,但是三年后他却能够用嘴叼着笔写字。他还竭尽所能学习社区大学的课程并参加课堂讨论,并且还花了大量时间阅读、看电视和写作。
一直以来是他的座右铭激励着他:“我虽然折断了脖子,但我没有被生活打倒。我相信,残疾只会增强我帮助他人的能力。我知道,如果没有那场灾难,我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进步的。”
残疾不是杰里朗选择的,但他选择了不让厄运摧垮自己。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在勇敢接受痛苦的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
弗兰克尔还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个患者的故事。这位患者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他的妻子在两年前去世,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弗兰克尔问他:“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 患者回答:“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
弗兰克尔马上告诉他,正是因为他现在正代替妻子受苦,妻子才免除了这种丧失亲人的痛苦。患者听了弗兰克尔的话终于找到了自己痛苦的意义,于是他悄然离开了弗兰克尔的办公室。
如果这位患者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不可自拔,他会一直抑郁下去。但是当他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这种痛苦的时候,他就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
因此当你遭遇苦难时,不要一味地沉浸其中,而是积极勇敢地面对,你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无论以何种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内心都会非常充实,人们也会倍感幸福,并为此不断坚持下去,并因此实现生命的意义。
06
生命的短暂
使生命丧失意义的事情,不仅包括痛苦,还包括死亡。因为死亡的存在,生命是短暂的。通常,人们只想到短暂性本身,却忘记了它之前有过的丰盛果实,正如生命的广袤一样。
意义疗法因牢记人类存在的短暂性,所以不是消极悲观的,而是积极向上的。人们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没有必要嫉妒年轻人,更没有必要为虚度的青春懊悔。因为他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他曾经活过、爱过,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也是他生命的意义。
当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自由也是有限的。人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自由,而是针对特定条件采取某种立场的自由。不过即使是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在极其残酷的集中营中,很多人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弗兰克尔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因为他意识到,不论发生什么,他仍有自由去选择如何应对苦难。于是他积极乐观地面对,决不放弃求生的念头,终于熬到了被解放的那一天。
像弗兰克尔这样存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但足以说明人在面对厄运时依然有勇敢面对和战胜厄运的能力。
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曾经所有的经历都可以构成生命的意义。 虽然自由是有限制的,但是人们在面对苦难和挫折的时候,仍然有选择积极面对的自由,战胜困难的能力。
07
结语
有句很经典的话:“活着就要有意义,有意义就要活着。”活着的意义可以有千千万万种,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常常抱怨生活没有意义。
每天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我们会觉得工作失去了意义。看到自己的小孩哭闹,另一半顾不上自己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着日子过不下去了。遇到不如意的烦心事,我们会垂头丧气,觉得生活真没意思。
可是当看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们会发现那些深陷磨难、随时可能死亡的人居然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坚强得活下来。他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找到人生的意义,不由地让我们心生敬意。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弗兰克尔不仅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还创作了这本著作,帮助千千万万的人去找寻生命的意义。就像他说的那样:“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当你生命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实现,而是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就实现了自我超越,你的生命就会更有意义。
原著:[奥] 维克多·弗兰克-译者: 吕娜-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解读:简百合,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一枚爱唱歌爱写作的80后中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