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53篇。
《论语宪问篇第十二》第31篇: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逆”就是事先猜度,“诈”就是欺骗,“亿”当臆测讲,“不信”就是不诚实。
孔子说,不要事先怀疑别人在欺骗你,不要臆测人家不诚实。
一般的人在与人交往中老是怀疑,他是不是在骗我哟,他这个人是不是不老实哟———把简单的人际关系复杂化。但是不预测、不猜疑,又能及早觉察可能发生的事,这种人就是贤人吧。孔子认为,不通过怀疑、猜测的方法而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人就是贤者。
真正的贤者并不是说他先知先觉,而是他有智慧,他的智足以使他明道,明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认识历史的规律,所以圣人能够预知未来,但不是通过猜测。《增广贤文》里就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世俗的人都喜欢防人,圣人之道不是这样子的。
儒家讲理想主义,首先是对人有一种相信,有诚信,对人要相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以一种信任的心态去对待人家,这才是真正的贤者,自己有诚心,则能明了事物。《中庸》上讲“诚则明”,有诚心自然能开智慧,能明察世事。先觉是以智慧认识事物,逆亿是以私见揣度事物。
以上引用来自李里《论语讲义》,有些理想主义,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南怀瑾注解——“不信”就是怀疑。“不亿”、“不信”,等于说不要主观的相信,也不要太客观的不相信。明明别人来骗自己,可是不给人当面难堪,这是“不逆诈”。
南怀瑾自述——平生经验,的确碰到过许多这样的事,明知道对方满口都是谎言,但是姑且就让他骗。他讲完了以后,他所期望的、所要求的目的,也让他达到。但是我们自己心里有数,知道他在骗。
同时还发现有些人,他完全在骗人,但是他自己已经不觉得在骗人,他骗成了习惯以后,连自己都不觉得在说假话骗人,而变成了他正常的生活方式,甚至对他自己说的假话,也觉得是真的。
“不逆诈”就是不揭穿有些人的欺诈。当然,这也要用得好,如果用得不好,我们就犯了很大的罪过,很容易成为“姑息养奸”了,这也不可以的。有的人是真的有困难,不得不骗一点钱,不抢不偷,已经算是好的,明知道骗,不妨给他骗一次,不过要设法感化他,这是“不逆诈”。也可以把这个道理扩充到大的方面,但要恰到好处,该揭穿的时候,就要加以教育了。
“不亿”就是不随便估计、推测。凭了想象,随便估计推测,认为大概是这样,就犯了主观的毛病,不大好。人如果有这样的胸襟、修养,就够得上是有智慧的先觉者,也可以说是一个贤达的人了。
从人生经验来看,李里讲述的是我们的梦想,南怀瑾所讲要对于人生有更为切实的指导作用。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