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个词在过去的我看来和写日记完全是两回事,前者在我脑子里总和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这些褒义词关联,而后者则与记流水账缺乏深度等贬义词关联。仔细想想,这大概就是我这些年来都没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的根本原因。
在我的旧认知里,“写作”几乎成为村上春树、莫言、海明威才能使用的词,而记日记则是小学老师布置作业一般的日常琐事,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我的perfectionism 让我看不上无聊的“记流水”的同时,又让我对文学作品仰望不已,视“写作”为绝世武功,只敢远远看着而不敢亵玩,一如过去暗恋某个女孩一般卑微。
孰知没有日记的量怎可能学会驾驭文字这匹烈马,没有基本攻保证如何打出降龙十八式,没有打招呼的勇气都不要奢望女孩的一次回眸。
(自嘲结束,现在开始constructive的分析)
又有哪个伟大作家是从一出生就能妙笔生辉呢? 我又凭什么要求自己只许“写作”而不许“写日记”呢? 简直眼高手低,痴心妄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万丈高楼平地起。
...
在行动中思考得到的感悟永远比一个字都不动而幻想看清全局、一蹴而就现实得多。
那好,我接受自己的诊断,并愿意拿实际行动践行我的想法———养成写作的习惯。
即:开始抓住时间的空隙,记录所思所感,并期待一个更加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的头脑。
写作的意义
每次和朋友们一谈到某某某的意义,大家往往四目相对,嘴角微微上扬,做出蔑视的神情。因为抛开实际空谈意义如同鸡同鸭讲,意义往往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和个人的境界经历有强相关。
这里不妨说说我的看法,以抛砖引玉。我以前很少写作。谈意义前,先说说我写作的过往。大学前的文章在如今看来缺乏思想,满是浮华(不过连辞藻华丽也没做好)。并不是说没有意义,至少记录了我那一段青春,保证了记忆不断片,这也是记日记的最低回报。来到德国后的这两年来,我写过几篇小文章,或人生哲理,或励志鸡汤,或满腔爱国情怀。这几篇文章相较之前的文章多了些深刻和通达,而这些“深刻”来自于这两年的经历和思考。(由此推断:写文章需要思想作支撑,不然只是文字的堆砌)
每次写完文章后都感觉酣畅淋漓,好不痛快,这就是思考的快感。愿多巴胺一路相随。
写作的意义如果止于上述目的未免有些可惜。
在单纯的个人修身方面,我对写作的理解是,写作是一种实现深度思考的工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人的思考看作电脑cpu运行机制,那么被思考对象就类比为被处理文件,好的记性如同好的内存一般,保证了大量的信息被同时调动,否则思路很容易被中断或者由于信息不足导致结论错误。即然如此,为何不为自己大脑装上一款性价比超高的“写作”内存无限拓展硬件呢。因为大脑记忆力的有限性,在脑袋里很难做到快速检索任何一个信息,而这一动作在写作的记录下变得轻而易举。
在事业与发展方面,我对写作的理解是,写作是一种绕不开的必修技能,如同英语、驾驶一般。因为写作是一种实现一对多交流的高效方式,一个人说话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他人接受并理解信息的程度,说话有趣才有观众,说话准确才能方向一致,说话简练才有时间去做更多事、体验生活的美好。
回到问题本身,
写作的意义?或许写作没什么意义,做爱做的事情,别问是劫是缘。
客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