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春晚,中央电视台邀请到事业如日中天的谭咏麟来演出,唱了一首歌——《水中花》。那时我刚上初中,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下子就被那凄凉伤感的旋律深深吸引了。这首歌是如此与众不同,让听众耳目一新,很快就风靡全国,大街小巷里成天都飘荡着这悠扬感伤的曲子。可惜我一直不会唱,只记得“你看这水中的花朵,强要留住一抹红.....任那风吹雨打也沉默,仿佛是我”,多美的歌词啊。
我印象中的《水中花》,歌词是这样的:
凄雨冷风中,多少繁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吹落。蓦然回首中,欢爱宛如烟云,似水年华流走,不留影踪。
我看见水中的花朵,想要留住一抹红,奈何辗转在风尘,不再有往日颜色;我看见泪光中的我,无力留住些什么,只在彷徨醉意中,还有些旧梦。
这纷纷飞花已坠落,往日深情早已成空;这流水悠悠匆匆过,谁能将它片刻挽留?感怀飘零的花朵,尘世中无从寄托,任那雨打风吹也沉默,彷佛是我......
时隔近三十年,再来看歌词,依然要说:写得太好了。这不是浮浅的唱词,而是一首优美的诗歌。
开头的“凄雨冷风”,只四个字,就营造出一个凄凉、孤单、伤心欲碎的环境,花被风吹雨打而飘落,暗示美好的东西不复存在;而当回首往事,发现曾经美好的感情也在时光的消逝中消失。所以,写花之被吹落,是要引出情之破碎,这不就是《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吗?“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真得中国文化之真传
接下来依然用比兴写法,同时描写花和爱情。花在水中打转,欲要再多停留,无奈还是被“雨打风吹去”;“我”也想要去挽留,却是徒劳,只能靠一点回忆来温暖凄凉的心。
至此,铺垫已经很充分,听众已经被深深感染了,作者于是在第三段里直抒胸臆,把感情推向高潮:“这纷纷飞花已坠落,往日深情早已成空;这流水悠悠匆匆过,谁能将它片刻挽留?”这是花和流水吗?不,这是爱情与时间啊!当一切都失去,这凄雨冷风中的“我”,多像那飘零的落花,被种种摧残却无力诉说。
音乐到此,听众怕是要纷纷落泪了。音乐再重复上文歌词和旋律,让伤感之情久久回荡,把失恋者含泪的倾诉、百结的愁肠、那种欲罢不能、欲诉无人能懂的哀怨,渲染得更加浓郁,让听众久久沉醉于中而难以释怀。
但此歌原本是靠粤语版走红的,歌词如下:
这个深夜里,没法可以安睡,卧看天空洒泪,任寒风吹。冰冷的梦里,没法跟你相聚,也许心里的泪,未能抹去。
缘分让我去握碎,彼此相爱太苦累,不想跌进这火堆,但愿忘怀甜梦里。还是让我去面对,尽管加上我的罪,丝丝温馨的发堆,我愿来占据。
如倒影水中的鲜花,只可看看未能摘去,如飘于风中的花香,虚虚渺渺淡然逝去。然而让我见着你,不想多次去躲避,风风雨雨我都不畏惧,但求共醉。
据相比较而言,粤语版歌词直白、明了,与国语版的含蓄完全不同。且,名其曰“水中花”,其实对水中之花并无描写,只在最后一段里点到,“如倒影水中的鲜花”,“如飘于风中的花香”,可以说是歌词里最出彩之处。但总体而言,歌词偏直白,像“彼此相爱太苦累,不想跌进这火堆”、“然而让我见着你,不想多次去躲避”,都太过口语话,缺乏诗歌的意境美。
据说,当年谭咏麟被邀请至春晚演唱,春晚考虑到受众多是大陆观众,故又重新写了国语版歌词,且只能用普通话演唱。也难怪,在我的认知里,一直都是“凄雨冷风中”,并不知原来它最初只是失眠者的深夜呓语。
两个版本,我更偏爱国语版,不仅是因为它承载着少年至今的记忆,更因为歌词本身的文学功底——其受古典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方式,更是中国文化里的精髓,让人回味无穷。虽是歌词,称之为优美的爱情小诗,也无不可。
总体而言,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许多流行音乐的歌词都深涵传统文化的意蕴,与旋律一起,催生了流行音乐的兴起。流行音乐属通俗文学,但以《水中花》、《北国之春》、《牧羊曲》、《南屏晚钟》等为代表的一批老歌,可以说是下里巴人中的阳春白雪,即使时光流逝而依然被人追忆,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