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史铁生的文字,在我十七岁的雨季,他那句“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曾一次次让我泪流满面。
曾经,史铁生在地坛的每一棵树下都待过,也把车轮印在了“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思考了从生到死的问题,也悟透了生死之间——活的问题。
他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想,这大概是他向死而生、笔耕不辍的勇气。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怎样活,是一道人生的选择题。而人生的选择,是对欲望做加减法。
我想,若是伴你终生的“魔鬼”,那想必是把“欲望”做了加法,一生都在追求欲望的满足。若是伴你终生的“恋人”,那一定是把“欲望”做了减法,为爱付出从不求回报——这爱,是无处不在的母爱。每一个青春莽撞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呵护。
“那是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行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
偌大的院子里,母亲的脚步循着史铁生的车轮印走了一遍又一遍,却终没能等到儿子小说获奖的时刻。 母爱,也许只有生死才能隔断,但却值得一生去体悟、去回味。
再读《我与地坛》,史铁生的一生都走在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上。他行走在死亡的边缘,走完了自己的丁一之旅,向死而生的人生旅途中,他用文字阐释着生命的意义,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在不幸命运中挣扎的灵魂,从瞬息到永恒,在人间活着。
这种爱,就是无言。他走后,人间再无地坛。
人间处处是地坛。我想,生死之间,是活着,有爱的活着。是的,有爱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