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群雄割据,逐鹿中原。隗(wěi)嚣(xiāo)成了割据陇右的诸侯,自称西州大将军。陇右位于今甘肃天水附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南控巴蜀,北达大漠,西通西域,东进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之始,每逢朝代更迭,这里都是各路人马争锋的战场。
与此同时,另一位军阀公孙述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割据者,据有益州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并在四川称帝。
隗嚣在汉光武帝刘秀和公孙述之间难以取舍,为决定去从,派马援先往成都探听虚实。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关系很好,他以为到达之后,公孙述一定像原来那样和他握手言欢。但见面前,公孙述让许多卫士排列在殿阶下,严加戒备,来赴会时,途中前呼后拥,摆列仪仗,装模作样,做尽姿态。然后才请马援进入。后来召集百官,设宴招待他,按照君臣有别的礼节行事,完全没有朋友之间的随意和坦诚。公孙述公孙述宣布准备封马援爵位,任命他当大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后,马援带来的随从们都乐意留下来。马援却向他们解释说:“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懂得迎接有才干的人与他共同图谋大事,反而注重繁琐的小节,就像一个木偶人,这种人怎么能够长久留住天下有志之士呢?”因此告辞返回,对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井底之蛙罢了,却妄自尊大!我们不如一心与东方的刘秀往来。”
于是隗嚣派马援带着给刘秀的信到洛阳去。刘秀在宣德殿南面的廊屋里,戴着头巾,坐在那里,笑迎马援。刘秀对马援说:“您在两个皇帝之间游历,今天见到您,令人非常惭愧。”马援叩头辞谢,说道:“当今天下,不但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我和公孙述同是一县的人,自幼关系很好。我前些时候到成都,公孙述让武士持戟立在殿阶下,警卫森严,然后才接见我。我今天远道而来,您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或奸恶的人,而这样平易地接见我!”刘秀又笑着说:“您不是刺客,不过是说客罢了。有什么令人害怕的呢?”马援说:“天下大局,反复未定,盗用帝王称号的人不计其数。今天我看见您恢宏大度,和高祖一样,才知道自有真正的天子。”
刘秀做皇帝的第五年,下诏征召隐居的士人出山为朝廷效力。太原人周党、会稽人严光等都到了洛阳。周党晋见皇帝时,微微一作揖,自报姓名就算行礼打招呼,并表明自己是一个乡野山夫,自在惯了,受不得朝廷的律令条款约束,而且才疏学浅,无能为国效力。博士范升对周党等人的清高和骄悍十分看不惯,上奏曰:皇帝您召见他们,使者三顾其舍,百般邀请他们才肯上车,来到朝廷,连礼都不愿意行,他们论文不能为您歌功颂德,论武不能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不过是些沽名钓誉之徒罢了,不如我与他们论一下治国平天下之道,如果他们辩论失败了,就请皇帝治他们个“欺君之罪”。然而,刘秀却不计较他的“无礼”,下诏说:“自古以来,明王圣主都要遇到不服从的士人。尧帝那会有许由,巢父,周朝有伯夷、叔齐,本朝高祖那会儿有商山四皓,当今朝代那能没有呢?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最后赐给周党帛40匹,送其回故乡。尊重士人,尊重个性,表现出了刘秀的胸襟。这在严光(号子陵)身上表现得就更明显了。严光和刘秀在太学同窗读过书,比刘秀大30多岁。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学问,相见恨晚,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很是投缘。太学期间,辅政的王莽篡位。毕业后,刘秀和严光都选择了回乡,从此一别十余年。刘秀投笔从戎,参加了反对王莽的农民起义军,严光选择了归隐山林,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的隐士之一。刘秀登上帝位后,鉴于社会由乱到治,需要贤士辅佐,因而缅怀少年时的同窗好友严子陵博学多识,希望访寻他来辅助治理国政。为了找他,派人按形貌察访,费了不少功夫,才在齐地找到了他。刘秀得知找到后,异常高兴,多次征召,最后严光总算来到了洛阳。刘秀放下朝政,和严光同榻而卧,一连几天促膝阔谈,谈政论道,乐此不疲。后来朝廷任命他当谏议大夫,而严光却不接受,不久还离开了洛阳, 归隐富春山(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终老林泉。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