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了趟娘家,午饭过后村里人都过来妈妈家院子里聊家常,住在村头的叔婆也过来了,很是失落地说起她的小儿子。
“我儿子从过年到现在都没叫过我一声妈,哎。”唉声叹气的她情绪低沉,满是失望。
“上个月不舒服,我让他开车载我去医院,到了门口,下车,他让我自己一个人进去排队挂号,缴费,检查。他在外面溜达。每一想到这,我就想哭。”
“那年代超生,我千辛万苦‘拼’了为了生个儿子,现在想想,当时干嘛总是想着生儿子。"
叔婆生了几个女儿,最后一个是儿子,满是欢喜,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农村,没生出个儿子就是一种遗憾,养老无人送终,而且是很丢脸的事情。同时号召“人多力量大”促使了农村每个家庭都生了很多孩子。叔婆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吧。
“你的社保现在怎么样了?”我爸爸问叔婆。前几年农村有一项政策,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一次性缴费多少钱后,可以逐月领取养老金。
“没买。”叔婆想了想说。
“你不问你儿子拿一些钱缴费,到时候领取到养老金再给回他就好。”
“如果我要买,也不会问儿子要钱,顶多是让几个女儿凑钱。”她说。
在农村里,见识过很多一心思为家里付出的母亲形象,能苦自己,苦一辈子,也不愿让自己的儿子吃苦,女儿倒显得不那么重要。
我大姑,爸爸的亲姐,是在菜市场卖菜的。生了两个女儿,其实是生了四个女儿,后面的双胞胎送人了,最后得了个儿子,宝贝得不得了,偏心得不得了,溺爱得旁人都看不下去,反而大姑和大姑丈却很享受这种付出,似乎全身心的付出和牺牲才能体现出作为父母的伟大。
现在他们的儿子,我的表哥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家啃老,有了赌博的嗜好,从没有参加过工作,也没有去试着找份工作养自己,没有钱就问大姑大姑丈拿,他们觉得养儿子理所当然。堂哥结婚生了个儿子,表哥和表嫂从不带孩子,也不做家务,全程由大姑他们来做。因为偶尔要给她儿子还赌债,所以家里的钱几乎败完了。
大姑每次都是自己来娘家,她儿子不愿意陪她来,来到娘家后都会黯然神伤地说起自己的儿子,儿媳妇种种的不是,说着说着有时就会流眼泪。旁边听着的人都替她惋惜,一起附和她说的种种。是挺可怜的。
看起来是孩子的种种不是,其实是大姑和大姑丈在儿子教育上的问题。自己无法惯孩子一辈子,却从小就溺爱得对待祖宗一样,最终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中国有多少父母对孩子,没有美国式的教育,却又要孩子美国式的独立,既要给予中国式的溺爱,却又要中国传统的孝道?上一代人给予下一代太过随意和天经地义,甚至溺爱无度,是造成这一代人理直气壮的罪魁祸首。质问的同时,也需要自省。"
在孩子小的时候,溺爱很容易,只要满足他的需求就可以了,少花了很多精力和体力。而教育孩子,花费的精力和体力多得多,远远不如直接满足孩子的无理需求来得容易。
在孩子小的时候偷过的懒,等他长大后,就会加倍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