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变化,短短几年,旧城改造,焕然一新,真的是“武汉每天不一样”。
自己曾经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地方,经过拆迁,旧城改造之后,如果没有原来标志性的建筑物,都很难找到自己原来居住过的具体位置了。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原来固有的模式也通通的顺着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
记忆中的老房子,老街,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的路边集市,市井的吆喝声,热闹非凡,那时候,出门就有过早的,热干面,汤面,汤粉,油条,面窝,汤包,烧麦,糯米鸡等等太多太多的品类,让你看花眼,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你可以坐在拥挤的小店里吃,或坐在店外的桌子边吃,也可以让老板打包,可以边走边吃,你也可以在家里拿个大瓷碗,买几个人的分量,一手拎着大瓷碗面,一手拎着装好的油条或者面窝,匆匆的往家赶,生怕凉了,面胀了。在家的人就可以多睡会,等待丰盛美味的早点买回来过早。
晚上的夜宵也是最靓丽一道风景,随处可见的烧烤,串串,飘香四溢,让人垂涎三尺,看的让人口水直流。记忆中,余家湖沿湖路那条街是规模最大的烧烤夜宵一条街,一到了下午五六点钟,家家门店都准备了充足的各种各样的食材,基本上所有的菜只要可以烤都可以做出美味的烧烤来,荤的素的应有尽有,到了晚上七八点,那里真叫个热闹啊!整条街灯火通明,人声的鼎沸,家家门店食客爆满,店里店外都摆满了桌子,生意兴隆,打工的伙计光着膀子,肩上搭块毛巾,站在烤炉前忙个不停,炒菜的厨师也是一样,挥汗如雨,把搭在肩上的毛巾来回擦汗,锅碗油盐菜,佐料在他手下,妙笔生花,一道菜眨眼功夫就炒好了,老板们坐收银子,都赚的满盆满罐的。
小物件之类的东西,随处可以找到卖的,出门一下子就可以买回来了,觉得好方便,虽然很市井,但是很实用。
一街坊,二街坊,三街坊,四街坊,武重宿舍,武重厂,6803厂,六公司,余家湖,高知楼等这些熟悉的老街,老地名,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再也不存在了,悄悄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只能永远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横跨几站路,涵盖好几个单位的工厂,宿舍区,学校,商业门店,涉及上万户的家庭,为顺应历史发展,时代的进步,旧城改造,大刀阔斧,全部搬迁,那些在这里住了几代人,承载了几代人的感情,怎能说搬就搬的呢,内心的不舍与依恋,难以割舍的情怀,一时让老人们无法释怀。好在政府部门的工作做的很细,那时候,工作人员分组分批分片每天上门做居民的思想工作,这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城市建设,旧城改造的需要,这是大势所趋,并按政策给了具体的安置。
曾经的这里已经变成了高大上的楚河汉街,说起楚河,还真是印证了人定胜天的气概,以及匠人精神,硬是把东湖与沙湖打通了,开出了一条人工的楚河,这里处处彰显着奢华大气,早已成为了武汉市的地标建筑了。记得2011年9月30号,楚河汉街开街的那一天,真是盛况空前,人山人海,各路记者媒体争相报道开街盛况,那几天,汉街简直是沸腾了,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汉街,都来领略汉街建筑的异域风情,人工楚河的秀美与壮观。如今,楚河汉街成了外地游客来武汉必游的景点,都要来领略楚河汉街的高大奢华和其秀美壮观。
很多当年的老街坊也不再住在一起了,自拆迁分开之后,由于安置点不同,好多老街坊,老邻居都未曾见面了。记得那时候的夏天,傍晚,同成富苑的门口聚满了出来乘凉玩耍的街坊们,他们有的带着小孩,有的手上抱着婴儿,一群老街坊围着一起逗宝宝玩,大一点的小孩们在一起玩耍嬉戏,大人们就在一起唠着家常,随意自然,好一幅和谐自然的夏天乘凉夜景。
那时的同成富苑,刚刚做好没几年,在当时,也算是高大上的建筑了。确实如此,就是在目前的楚河汉街这些国际性的地标建筑中,同成富苑屹立在当中也并不显得很寒碜,大体还是协调的。因为这座大夏没有拆迁,所以可以清楚的找到我家原来居住的具体位置。我家那时住的房子就在这座大夏的后面,那里,原来有两栋6层的居民楼。如今矗立的是汉街万达国际的一个高档酒店了。
老房子里,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我在那里住了整整十年,是我人生蜕变的十年,是我人生青春的十年,我在那里结婚,在那里生下女儿,有过我太多太多过往的回忆。有我和老公携手走过的艰难岁月,那时虽然艰辛但是我们过的很快乐,很简单。每天上班下班,空闲时带女儿玩,领着女儿到处逛街玩,出门一逛就是三街坊,四街坊,在带女儿玩的时候,也认识了很多的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小孩的妈妈,大家在一起分享育儿经验,述说家常。
当年这些年轻的妈妈们也早已迈入了中年。孩子们都已长大,个个成了俊男靓妹了,都已上高中或中专技校了,再过一年,我的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岁月啊,你真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的滑过。让人无法触及挽回。
如今,奢华大气的楚河汉街每天都要迎来无数外地慕名而来的观光游客,人们沉浸在她的异域风情的建筑风格,琳琅满目的国际范商品,高档大气诱人的异域美食,高端奢华的国际范大酒店,万达影城,万达电影乐园以及壮观秀美的楚河。
可谁又知道这些奢华背后的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