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这周看BBC纪录片《Samsara》(轮回),又看到了震撼的坛城沙画创作,从细沙汇聚-繁华初现-绚烂绽放-回归本初-流向四方,过程有多艰辛,结果有多绚烂,毁灭就有多心惊。
但不像几年前初见,只有感官的触动,这一次更多了震撼和沉思,萦绕心间。
世界的本源和起初,是为空;世间的繁华和绚烂,是一瞬;世间万物的归宿,仍是空。一切不过一掬细沙。
那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假如一切的创造,最终都是为了毁灭?
营营众生,营营一生,终日奔波,呕心沥血,如同铸造这坛城,沙上作画,又是为了得到什么呢?而短暂欢喜,一场幻灭过后,又到底留下了什么呢?
假如什么都没有留下,那做与不做,区别又在哪里呢?
带着这样的苦恼和疑问,翻看了很多的解释。
有说,其实构建坛城的神圣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高深的修行。绘制坛城沙画耗时极长,要求极高,绘画者的修行阶位要求也很高,需经过大量特殊的训练,绘画者之间要密切配合,尤其需要具有极强的意志力,专注力和耐力,心无外物,否则稍有差错,就得一切重来。而在构建过程中,其实修行者在不断吸取能量,意念中的坛城也越发坚固。我们只看到了外在的毁灭与虚空,却没看到内在的升华与圆满。
有说,坛城沙画绘就了修行者们心中的庄严佛国,具有很强的加持力与愿力,包含了密宗的核心理念在内,而喇嘛制作的动机与完美程度,攸关观看者是否能从中获得最大加持。相传制作沙坛城者及施主因此所累积的功德与净除的恶业,其数量就等于制作所用的沙数。又由坛城本身的威神力,会使观看者单因看到,就累积很大功德。倘若更以强烈的信心与清静的动机来看,将获得未来成就该本尊净土的种子,并且证得其种种功德。
有说,佛之事业始於一无所有,而能建立具足庄严之坛城,进而展开化渡之力用,终究还归一无所得。沙坛城以手轻拂即归空,最能呼应"无常、幻化、不执着、空性"的佛法本质。从漫长的付出和坚持,到短暂的收获,到毫不犹豫的“毁灭”,再到最后空无一物的坦然。分解坛城代表的意义是不要执取,因众生皆有强烈自性执之烦恼,分解坛城就是为了对治这种执着。一切生命形态,本来就是如此变化不断,分解坛城正是保留坛城的最好办法。
诸如此类,倒也似有所悟,收获颇多,或许是得了“福泽”和“加持”。
原来,我们每个人,即使不是信徒,依然可以走在“心坛城”修行之路,不为目的,因为终将毁灭,过程,才是目的。在修行中专注意念,磨练意志,积累能量,强大内心,最终所得到的,是无法夺走的财富,也将在修行中不断被加持和增值。
被警醒,观得那繁华背后的脆弱,打破心中的执念和贪嗔痴。万事变幻无常,一刻不停,都是虚空。遇事想看点,看淡点,生命这个过程,始于一无所有,付出,经营,绽放,毁灭,不过一捧沙,终将回归本初。
然而,仍要更加积极去生活,既然只有这一生。肉体终会毁灭,精神却能传承。要想一想,我们到底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坛城沙画的展示和流放,也是为了加持和福泽众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座坛城的构建者、修行者、旁观者、被加持者,也可以是加持者。一切都是选择。
最后,仍用首小诗来结束,愿你此生无憾,修得圆满。
你在念着天边那座花园
我愿笑对眼前的莲
得与失都有祝福隐藏的脸
你还在等待永恒的容颜
我愿在每个平凡刹那间
握住无限
扩展阅读: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每逢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乃至数月, 但是,喇嘛们呕心沥血、极尽辛苦之能事创作出的美丽立体画卷,并没有用来向世人炫耀它的华美。用沙子描绘的世界,会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将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流中。
这就是坛城沙画,在藏语中叫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从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亲自教导弟子制作沙坛城开始,这门精致绝伦的宗教艺术,就历代相承毫无间断。在十一世纪,由印度北传到西藏,保存至今。
坛城的制作方式有许多种,可透过平面或立体形式表现,手绘、铜铸、沙砌、木雕,各具特色。坛城构图井然有序,方圆相间,几何结构精密,俨然世界的缩影。色彩则绚烂缤纷,光华夺目,深具特殊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