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郗鉴在永嘉之乱时,到乡下避难,非常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因为他的德行与名望,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里人就说:“大家都饥饿穷困,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打算一起帮助您,将自己的食物省下来一些给您吃,恐怕不能再兼顾更多的人了。”郗鉴于是就一个人去吃饭,总是把饭含在两个腮帮子里,回到家里再吐出来,给两个孩子吃。后来郗鉴与两个孩子都活了下来,一同度过长江南下。郗鉴去世时,周翼担任剡县的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鉴的灵床前铺设草席,为郗鉴守丧,整整三年。
大家对郗鉴这个人物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在那个有名的“坦腹东床”的故事中,郗鉴就是那个派人为自己女儿到王家挑选女婿的老岳父,并且他眼光独到地选中了坦腹东床的王羲之。在这个故事中,假如没有郗鉴的独特眼光,恐怕就不会有“坦腹东床”的故事流传至今了。
郗鉴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眼光独特地选中了王羲之做他的女婿?郗鉴,东晋名士、重臣、书法家,位列三公,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玄孙。虽然出身名门,但是家道中落,因为父亲去世的早,少年孤贫。在艰苦的生活中,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以儒雅著名。赵王司马伦曾聘他为佐治的的官吏,可是当他看出司马伦有篡位的野心之后,他就称病辞官,离开了司马伦。永康二年,司马伦篡位称帝,其党羽都身居高官要职。郗鉴就闭门自收,不和这些人来往。同年,司马伦被推翻,晋惠帝复位。郗鉴也因为与司马伦一党保持界限而没有受到清算。由此可见,郗鉴是一个见识过人、有眼光、有胆识、有气节的人。
永嘉五年,晋怀帝被俘,西晋灭亡,北方陷入五胡乱华的境地,历史上称为“永嘉之乱”。北方的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在这个过程中,郗鉴也历经困顿磨难。在避难时连食物都不能保障,乡里人因为他的德行与名望,愿意省下食物给他吃,他却又把口里的食物吐出来省给侄子与外甥吃。郗鉴也有自己的儿子、女儿,他为什么没有将食物省给自己的孩子吃呢?当时他自己的孩子没有在他身边吗?《世说新语》中并没有写。但我们可以从他的儿子女儿都长大成人的结果来推测,他自己的孩子可能已经跟随家人渡过长江到达南方了。但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郗鉴依然能够将自己口中的食物吐出来喂养侄子和外甥,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这是将侄子与外甥视作自己的孩子啊!这两个孩子也因此活了下来,长大后还在东晋做了官。
郗鉴去世,外甥周翼辞官回家,为舅舅守丧三年。周翼这是视舅舅如父亲啊!因为在古代只有父母去世,儿子才需要回家守孝。可见周翼没有忘记当年舅舅的吐哺养育之恩,他对舅舅也尽了孝心,这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
我们再说回到“坦腹东床”的故事,郗鉴为什么唯独选中了王羲之?王家那么多优秀的子弟,为什么要挑一个不修边幅的?他为女儿选对人了吗?我们前面已经讲到,郗鉴虽然出身名门、位列三公,但是他少小孤贫、历经磨难,因此他应该十分明白什么的人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王家的优秀子弟虽多,但一听说郗家来选女婿,个个都拘禁起来,只有王羲之坦然处之,即使遇到选婿这种人生大事,依旧不动声色,自顾自地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情。郗鉴这就意识到,王羲之这个人的心态要比一般人强得多,是一个能够经得起事的人。再加上当时王羲之坦腹做在东床上欣赏字帖,就更加看重了,因为王羲之有和他一样的爱好。
那郗鉴为女儿选对人了吗?王羲之虽然没有出仕做官,但却成为了一位书法大家,也算卓有成就啦。那王羲之与郗璿的感情如何?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做出推测:
第一,王羲之没有娶小妾。魏晋时期,哪个风流才子,不是三妻四妾呢?娶七八个小妾在家里,简直太正常不过了。可没有任何记载王羲之是有小妾的。不是娶不起,而是不想娶。
第二,王羲之一共有7个儿子和1个女儿,全都是发妻郗璿所生。由此可见王羲之还是非常喜欢发妻郗璿的。
第三,王羲之的孩子们都比较孝顺且守礼。所谓父慈子孝,如果父亲在外花天酒地,不爱惜母亲的话,那么这么多孩子怎么可能还会那么恭敬地对待父亲呢?
由此可见,王羲之对自己的妻子,肯定是爱护有加的。郗鉴也算得上最有眼光的老丈人了。
总结一下:郗鉴,东晋名士、重臣、书法家,是一个有胆识、有眼观、有气节的名士,是一个爱护子侄辈的和蔼可亲的长者,在艰难困苦中他吐哺喂养了侄子和外甥。他眼光独特地为女儿选得佳婿,使女儿度过了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