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集中看了一下《超级演说家》第3季。我想从中了解什么样的演讲才算是一个好的演讲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超级演说家》第3季的四位导师分别是:窦文涛、鲁豫、金星和乐嘉。对于好的演讲的标准每位导师都有各自的看法。
窦文涛的标准是:兼具事、理、情、趣。
鲁豫的标准是:没有听过的故事或者道理,故事引人入胜,道理震耳发聩。
乐嘉的标准是:能触动内心,要么能引发共鸣,要么能引起思考。
金星的标准是:能打动我。
在我看来,四位导师的标准根本上是一致,那就是一个好的演讲要让听众愿意听并且有所收获。
问题是:如何才能有这样的效果呢?
我根据导师对于演讲者的指导和评价进行了总结:
第一、走心。窦文涛对他的队员李嘉李说:不要怕语言不漂亮,要怕感情不真诚。
走心的意思是你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你要想真实的事,表达真实的情感,发表真实的想法。你的真实和真诚听众一定能感受到,而你的不真实和不真诚听众也绝对不会错过。
第二、谦卑。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谦卑的意思是你要以什么样的语气和态度说话。你不是领导,也不是导师,别人没有必要听你讲。你是一个分享者,你只是想跟听众聊一聊。所以不要使用复杂的逻辑和文绉绉的语言,你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让听众听明白你在说什么,就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做自己。金星把她唯一的一个复活名额给了警察汤彦杰,但是她说:这不是因为演讲时候表现出警察的庄严的你,而是因为演讲完放松下来能够像平常一样跟导师交流你。
做自己的意思就是要自然。不要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刻意去做跟自己完全不像的事情。比如刻意地控制自己的语音语调,刻意去讲笑话、摆姿势等等,给人的感觉就很装。第一次演讲的王濛,说话大大咧咧,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乐嘉却给予很高的评价:看不出技巧,恰恰是最大的技巧。
第四、贴近生活。在《超级演说家》中,绝大多数人演讲的内容,都是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讲的是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触,最想说的事。
第五、领悟。第3季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林正疆的《胜败之外》以及崔万志的《不抱怨,靠自己》,他们两人恰恰也是这一季的冠亚军。在他们的演讲中他们讲了发生在自己生活中和工作的一些事情,对这些事情最初也有自己最自然的情感和想法,但到最后他们的情感和想法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于生活和人生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就是领悟和成长。
演讲本身一定是在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可是更好的方式不是去灌输,也不是去解释,而是带上听众开启一段发现和领悟的旅程。一个简单的道理,经过你与听众的一番寻觅、一番曲折、一番觉悟,最终赋予它坚实的力量。
第六、新。薛来的《爱因斯坦又错了》讲了一个双缝实验,说明自己的任性是有科学依据的。这跟一般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讲法不太一样,讲得不好会让人不知所云,讲得好也能让人耳目一新。而薛来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科学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的那个人。新是我们应该尝试的角度,只要能被理解,新一点对观众而言就是惊喜,就是礼物。
这是我看《超级演说家》获得的一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