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五,想必你已经经历了亲戚的几轮盘问了吧。其中亲戚们一定不会忘记问的问题就是:“有对象没?啥时候结婚呀?”
纵然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亲戚有些惹人嫌,你也准备了“到了平均结婚年龄就一定要结婚,那是不是到了平均死亡年龄就一定要去死啊”的神逻辑进行反击。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落单也绝非你本意,你落寞地看着手机,问自己:为什么手机上装了那么多交友软件,我却还是一个人?
今天就来分析下为什么通过交友软件找对象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
- 市场竞争激烈 -
我们的目的是在交友平台上找到心仪的对象,但是跟你抱有同样目的的人实在太多了,只要注册平台就会成为与你同台争夺优质异性的竞争对手。
我们关注的核心往往是平台的异性,很少有人关心同性,也就是跟你竞争的人。其实,同性的质量与数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你是否能成功撩菜。
在你向女神发送第一条消息的同时,可能有数十个甚至更多的人跟你做了同样的事,毕竟女神的头像鹤立鸡群,每个人都有机会触发与她的对话。在这些发消息的人里,有颜值极高的高富帅,也有长相古怪的奇行种,有酷炫洒脱的超跑男,也有看淡人生的鸡汤帝。女神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管她选择谁,总有人被pass掉。
总结及对策:社交平台是一个很外在的舞台,没有人保证会给你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示你内在的闪光点。人之于平台既是买家亦是商品,成交的关键在于个体的议价能力。提升自身议价能力最直接的办法在于“头像及个人简介的优化”。
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头像都没有,不是胖子就是丑。长得帅的,可以直接用生活照,尽量自然;长相一般的,拍照的时候可以利用角度稍加修饰,但切不可离谱,不然见面后,妹子见你货不对板,心中的分数就大打折扣了。
至于个人简介,简单介绍下自己的职业与兴趣就可以了,切勿太矫情太低俗。
- 聊天是门技术活 -
交友软件的主要功能是聊天,也正是聊天窗口构成了一切关系产生的可能性。
然而不是每一个人,生来都会聊天。
我们来看一段对话:
男:“您好请问您贵姓?”
女:“姓王。”
男:“是王八蛋的王么?”
再来看下一位朋友的尴尬回忆:
微信上有汉子加,有事没事就跟我说几句,但我几乎不回。
有一天他问我:“怎么不回我?”
刚好我看到了,就回了他一句,“宝宝开学了,简直忙哭。”
【一段迷之沉默】
终于,他回我一句:
“你都有娃了?!”
看到这句的时候何止一脸懵逼,下巴都要掉了。
换做是你,你还聊得下去吗?
总结与对策:上述两个案例中,男性都是话题终结者。不会聊天的症结常常在男性身上出现,那是因为男性思维适合解决问题矛盾,女性思维适合处理人际关系。
生体构造的差异决定着思维方式的不同,你很难短期内了解到异性是如何思考的。不如对一个人的基本信息抽丝剥茧,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进而顺水推舟。也可以通过微博热榜、百度指数等工具了解各界热点,作为搭讪的谈资。切忌在未建立起信任的阶段进行调查户口式的盘问,没有人有义务告诉你这些私密信息。
- 广告泛滥 -
社交平台辛辛苦苦为各色用户满足了各类需求,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赚钱。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主流的一种手段就是接广告。(这里顺便安利一篇文章:社交软件的4种盈利模式)
广告再赚钱也须防过犹不及,对广告的过度曝光势必会损害到用户的体验。对于活跃度高的平台,除了平台自身展示的广告外,平台的部分用户也会想着法子散播广告。满屏幕的广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寻求真爱的积极性!
总结与对策:如果你有信息洁癖,那就挑一些广告少的平台。
- 跟你聊的,压根就不是人 -
市面上有一类交友软件经久不衰。出格的文案,露骨的图片,不遗余力地刺激着你的荷尔蒙,也让我想起了酒店门缝里的小卡片。
作为一个求知欲旺盛的互联网人(内心独白🙂),我以身作则地下载了几个作为评测对象。
打开某APP,一上来就有女孩子跟我发了如下的对话。现在的女孩子都这么奔放嘛?
正当我兴致勃勃准备回“信!”的时候,并幻想着一些剧情发展的时候,我点击了界面的按钮,却出现了下列页面。
Are you kidding me?才聊了几句就要我充钱。充了会员还能叫“免费谈恋爱”?理(qiong)智(ku)的我并没有被涌上头的荷尔蒙战胜,而是选择了更理智的做法:换平台!!
之后又试用了几个同类APP后,才发现他们用的都是一样的套路。无非是通过算法写入的假用户以及提前设置好的消息,往往都是露骨的图片跟挑逗性的文字,吸引你用完少得可怜的几次免费回复机会,然后强制性地让你购买会员。不买,你连跟机器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在不同的平台,甚至会有昵称一样,头像一样,甚至台词一样的人给你发消息,我怀疑是一家公司做的。
总结与对策:都是套路,毫无对策(摊手)
上述这些原因,就导致了通过交友软件脱单是一件不太靠谱的事。
暂时就总结了这么几点,不多说我去洗碗了,毕竟过年不带对象回家的人是没有家庭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