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的不断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家中常备艾条,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我:腰疼腿痛点一支,胃胀腹泻点一支,受凉咳嗽点一支.......殊不知,在长夏时节来一支,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呢~
长夏时节
俗话讲,“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今年的7月16日,便是头伏的第一天,按照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天才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伏”,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
入伏之后的几天,即7月20日,将迎来今年的长夏时节。《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一般来说,每年立秋前的十八天,被认为是最正宗的长夏时节。
此时脾土当令,天地之间湿热之气最盛。因此,这段时间也是一年中艾灸的最好时机——不但可以有效地祛湿健脾,而且不容易上火。
今年的长夏时节为7月20日——8月7日。
五运六气显示,庚子岁四之气时(2020年7月22日到9月22日),太阴湿土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湿上加湿,今年夏季的湿气要比往年来的更重一些,转头望望窗外,雨一直下......
这样的气候,脾虚湿盛的朋友会觉得很不舒服,身重乏力、昏昏欲睡、便溏、水肿、皮肤病等问题会更容易显现出来。此时,除了采用食疗的办法(食八珍粉、饮祛湿茶、泡温胆汤等),最推荐的就是艾灸了。
艾灸就是利用艾草的纯阳之气,通过特定穴位和经络的能量运输,将身体内部的淤堵、水湿疏通并祛除,以达到散寒除湿、通经活络的效果。
艾灸的功效
那么,到底哪些穴位以及哪些疾病适合在长夏时节艾灸呢?
肺系疾病(呼吸系统):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时通过对大椎穴及双侧肺俞穴进行艾灸,使温热刺激易于深达肺脏,故而能有效改善肺部功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如因寒湿或虚症导致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老慢支、慢阻肺等。常选大椎、肺俞、身柱、膻中、膏肓等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胃肠道疾病(消化系统):
脾主长夏,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则生机可得。人体后天的生存都要依赖脾胃得以实现,如果脾阳虚弱,或寒湿困脾,会导致机体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出现一系列的病症。如消化不良、胃胀气、腹泻、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此时用艾灸的方法温补脾阳,把脾湿慢慢蒸发掉,健脾益胃的同时温暖中下焦,增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常选中脘、神阙、关元、天枢、足三里等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风寒湿痹型关节炎:
直接艾灸患处即可,将温煦的能量缓缓注入关节腔内,使深藏在内的邪气拔出。灸局部可以直接通经脉,调气血,驱病邪。
保健调理:
作为普通人,也可利用长夏时节调理身体,起到阴阳调和的作用。
推荐穴位—神阙、足三里、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