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18日,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在纽约上映,虽然只是8分钟的短片,夸张的表现手法和诙谐幽默的剧情,让美国群众都记住了这个活泼的荧幕形象,今后的超级巨星“米老鼠”也通过这部电影正式出道了~
米老鼠已经89岁了,许多人年轻人认识米老鼠,大都源自80年代起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其实,它和中国的渊源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民国时期就圈粉无数
30年代正值电影行业的黄金期,许多电影可以做到全球放映,米老鼠在美国大获成功后,很快就引进了中国(没错,早在80多年前,在我们自己的电影院就能看各种进口大片)。国内很快掀起一阵米老鼠热!
上海最fashion的纸媒《良友》画报迅速嗅到时代的潮流,大篇幅介绍了这位“美国最红的明星”,当时MICKY MOUSE的译名是“米鼠”。
末了还不忘借势给自己打个广告:米老鼠也是我们《良友》的粉丝哦
文学大师林语堂先后三次写文谈米老鼠,从艺术的高度评论动画片的积极意义:
“我以为,动画影片给人类带来了一种莫大的幸福。它是一种超越一切时空限制的艺术形式,以别的艺术形式不可能有的艺术手段充分调动了人的想象力。……动画片就让我们的精神得以解脱,送我们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
张爱玲的童年也有米老鼠,她还在圣玛利亚女中校刊上发表文章,谈了谈自己对动画片的看法:
“如果电影是文学的小妹妹,那么卡通便是20世纪女神新赐予文艺的另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妹妹了。我们应当用全力去培植她,给人类的艺术发达史上再添上灿烂光明的一页。”
由于米老鼠在中国大受欢迎,老少皆爱,为了迎合群众和报刊销量,报纸杂志都挖空了心思报道。
有谈动画表现技巧的
有八卦华特·迪士尼收入的
呃,还有宣扬米老鼠“成功学”的= =
当然,各种正版的山寨的周边,连环画、填色游戏、歌谱、甚至奶糖,也都卖得超火。(找找家里有没有当时的周边,说不定会升值)
中国动漫也因此打了鸡血
米老鼠的影响不止是让大家买买买那么简单,中国动漫也因此打了鸡血,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民国时期,报刊杂志上有不少讽刺社会、时政的漫画,比如叶浅予的“王先生”,丰子恺的漫画,然而这些作品主要是给大人看的,哪像米老鼠这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呢。小朋友们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偶像。
1935年夏天的一个早晨,人们一边吃饭一边翻阅《图画晨报》时,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熊孩子”,光秃秃的脑瓜上竖着三根头发,让人忍俊不禁,他就是——三毛。
现在说起三毛,都知道他是个悲惨的流浪儿,然而最初的三毛就是个普通弄堂人家的小孩,父母健在,生活还有点小资,喜欢恶作剧,整体风格轻松活泼。抗战结束后,张乐平重新创作三毛系列,才有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
不止漫画,中国动画片也早在20年代起步,国内第一部独创动画片《大闹画室》由万氏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4人)与长城画片公司出品。
30年代,迪士尼的米老鼠、白雪公主等动画片进入中国,给了万氏兄弟很大的触动,他们决心拍一部高质量的国产动画片。
1941年底,《铁扇公主》横空出世,这部取材自《西游记》的动画片足有73分钟,是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上映后获得空前好评,票房收入超过当时上映的所有故事片。
随后《铁扇公主》又在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上映,同样反响强烈,并创下了香港电影票房纪录。
文艺创作的互相激励非常奇妙,美国动画刺激了中国,中国动画又影响了日本,日本漫画和动画鼻祖手冢治虫,正因为看了这部《铁扇公主》而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1978年他带着《铁臂阿童木》来到中国,第一个要拜访的就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万籁鸣。
中国风也吹进西方动画
中国动画不仅在迪士尼的刺激下进步惊人,我们的“中国风”也吹进了西方动画。
40年代,迪士尼要做《小鹿斑比》,在此之前的《白雪公主》《小飞象》等作品的背景都是精致繁复的巴洛克风格,不适合沿用到小鹿斑比里了,怎么办?
当时迪士尼的一位员工黄齐耀,受中国风景山水画的启发,创作了一组水彩风景画,寥寥数笔勾勒出森林的静谧之感,受到大老板华特·迪士尼的称赞。
于是《小鹿斑比》的背景基调就此确定,采用东方写意手法表现美丽的大自然。这或许是受中国风影响最早的西方动画了,还被观众们认为是迪士尼早期最有美感的动画之一。
随着中国影响力日渐增强,中国风在西方也越来越受到欢迎,近年来《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充满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均大获成功。
米老鼠和中国的渊源就扒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难忘的记忆,也欢迎分享给萃花~!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