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又吵起来了;
这已经是那对夫妻的第三次争吵了。
每天晚上他们的吵闹声都会萦绕整栋楼,由于是民房基本没有隔音系统,所以他们的谩骂、砸东西、小孩的啜泣声……大家都听在耳里。
前两天没有任何人去劝和,因为都只是租客,除了影响到几位早睡的人之外,大家还是很愿意关掉电影,拿起瓜子,保持安静,仔细的听听别人生活的一地鸡毛的。
可第三天,事情越发变得严重,他们不但没能化解矛盾,反而由小吵小闹转变成砸东西、大打出手,伴随着女人的一声声惨叫声,大家都走了出来,想劝架,可却被锁在了门外。
门内腥风血雨,哭声、喊声、啜泣声不断,屋外围了一大帮子人熙熙攘攘“找这种男人真是瞎了眼”“可怜了那孩子”“打女人…真不是男人”…
过了一会儿,警察和房东都来了,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女人哭着跑到了阳台,一帮人跟了过去怕她轻生、男人瘫坐在床上,满脸都是泪水,孩子在柜子旁边角落里蜷缩着,泪流如注。
经过调解,夫妻俩答应不再吵架,房东再三强调后,也回去了,所有人都散了,整栋楼又恢复到它本该有的宁静。
只是,我们都又回归到自己的轨道上来了包括那两个争吵的夫妻,可偏偏遗漏了那孩子。
那个蜷缩在角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孩子,没人关心他该怎么回到他的轨道,没人会跟他解释为什么自己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会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一时间竟视对方为仇人。
在别人眼里这可能就是一次闲聊的谈资,在他父母眼里这可能只是彼此磨合迁就的一个小过程,可在他眼里,可能就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彻底颠覆:以前的恩爱到底是不是假的?现在的仇恨是不是真的?
世界上,其实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在小时候就不得不经历父母的不合、争吵、甚至离婚。
这和他们的出生一样,根本就没得选,只能默默承受,自己消化,自己疗伤,自己试图走出阴影。
这些小孩中,有相当大的比例的孩子,会重蹈他们父母的覆辙,他们活成了他们父母的影子,依旧会因为饭煮晚了,衣服没洗干净、枯萎的花没有及时扔掉……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上几天,直到有一天把对方闹走,闹成陌生人才会善罢甘休。
而还有相当少一部人,会选择走另一个极端,他们选择“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生活态度,温柔的对待世界,对待伴侣,对待孩子,在他们的信条里刻上“不幸福是一种罪过。”
另外的一小部分人,他们会对婚姻产生深深的恐惧,甚至对异性伴侣产生强烈的不信任,一辈子选择不婚,或者选择和同性过一生。
大家都以为,夫妻吵闹在所难免,床头吵完床尾合,并不是什么大事,可当大家都归于平静的时候,海水也随即漫了上来,淹没了孩子的各种声音,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等海水退去,大家才会发现,原来受伤最大的是他们。
网综《奇葩说》捧红了很多人,有言辞犀利、尖酸的;有着装怪诞、大胆的;有思想前卫、开放的,可当你揭开他们犀利、怪诞、前卫的包装盒,你会发现原来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是单亲家庭。
肖晓是,姜思达是,傅首尔是,甚至连席瑞也是。
他们无疑都是很优秀的辩手,在辩论场上叱咤风云,针锋相对,有人以毒舌著称,有人以犀利著称,有人以通透著称,而有人以温柔著称。
迈克尔 柯蒂斯在《卡萨布兰卡》里有一句台词 “现在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同样你的气质里,也藏着你在面对父母不合的事实面前,做出的选择。
他们只是在过当初自己选择后的人生。
楼上的那个小孩只是万千不幸小孩中的一个缩影,要知道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的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的,有些人能幸运的用童年治愈了一生,可有些人却注定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就像现在形势这么严峻,还有些人在抱怨“戴口罩真麻烦”,可要知道有些人最后一次戴口罩的时间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
最后,希望那个小孩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如果真的到了爸爸妈妈不得不分开的那天,希望他选择成为一个温柔的人,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内心的幽暗。
就如之前熊浩在《奇葩说》说的那样:
“你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发光,
不是因为相信这个光可以照亮一切,
而是因为黑暗里的一点点光会特别耀眼,
其他光会看到你的这束光,
微光会吸引微光,
微光会照亮微光,
我们互相找到,
然后一起发光,
这样才能把阴霾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