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走路,交友,做事:用什么来定义自己(之四)

续上篇《读书,走路,交友,做事:用什么来定义自己(之三)》

三十一、《专注力: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

那些对新事物或者不常见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消极态度的人对这些事并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只是决定不要犯错。因为很多新事物最终都不能成功,要想保持正确,最好的做法就是对新事物采取消极态度。当然那些领导人、有远见的人以及下定决心的人会一直坚持做某件事情直到最后成功,这正是为什么这类人总是很反感态度消极的人群。

我的认知:往往,我们更倾向于渴求相对熟悉、稳定,甚至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而拒绝变化,并反感陌生的事物。过去,这也许没什么问题,可在这个奇点将近的时代,守旧的顽固思想,就像是脖子上的一根上吊绳。可能的正确做法,是保持开放、好奇的心态,在可能的范围内去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并基于“最大期望值”的权衡,尝试反复投入反复下注。

三十二、《 专注的快乐:我们如何投入地活》

由此可知,意图、目标及动机也同样属于“精神负熵”的呈现。在集中心力、设定事情的轻重缓急之后,意识即能变得井然秩序。若缺少这些情绪,心智运作必定杂乱无章,感受也会瞬间趋于恶劣。

当你做事的动机是因为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此时才是精神熵的最高点。由此可知,不论行动的目的是出自内在动机(自愿)还是外在动机(被迫),都比漫无目的的行动来得好。

一般说来,在无趣或淡漠状态时,人们多半难以进入心流境界。我们宁可用现成的电影情节或其他娱乐来填充脑袋,或者因自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甘愿沉沦于药物、酒精等松弛剂,以此自我麻痹。要想获得极致的体验与感受,必须投入大量精力,然而我们却常因意愿或能力不足,不愿踏出第一步。

我的认知:和时间,和金钱,还有其他所有资源一样,专注也是我们所稀缺的资源。套用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专注就是“精神负熵”,就是心理系统活动的稳定、有序,能够达到所谓的“心流”(flow,也有译为“福流”)的境界。一般来说,只有当目标明确、行动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并且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才容易专注(没错,游戏设计正是基于这一机制,所以游戏才会如此有吸引力)。但往往,真正需要我们去专注的,比如学习,比如工作,比如锻炼,却总是让人兴趣惘然,索然无味。知道了上面的限定条件,我们也许能想到一些办法,让自己想拖延的正事,变得有趣一些。

三十三、《 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

As to methods there may be a million and then some, but principles are few.The man who grasps principles can successfully select his own methods. The man who tries methods, ignoring principles, is sure to have trouble.(方式方法无穷尽,而原则规律却寥寥无几。掌握了原则规律的人能够成功地应用适合他的方法,相反,忽略原则规律而只顾尝试不同方法的人注定将麻烦不断。

我的认知:这本《搞定》(标题翻译有点差),是一本介绍时间管理方法的书——可能也是这个专题下,目前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一本书。我大约在本科时读了一遍,而后像一个强迫症患者一样,反反复复尝试了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技术和软件,但没有太多收获。工作后,再读了一遍英文原版,加上几年的工作实践,终于真正进了GTD这个坑。就如上所摘录的这一段(中文是自己翻译的,请直接忽视),方法(包括技术、软件)让人眼花缭乱,但只有找到并理解了原理(内核),而且一定要在实践中操练,才能学以致用。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情况千差万别,GTD这种比较重度Geek的时间管理方法,也许并不是那么普遍适用。但是,管好时间,充分利用好这个有限的资源并实现最大的“产出”,则是适用于每个人的。

三十四、《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著名管理学家明茨伯格在研究企业战略时曾提出过一个“匠构战略”的观点,他认为企业总是预先就制定出一个完美的战略然后严格遵照其执行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企业更应该一边行动一边形成和修正战略。这就像一个制陶工匠所做的,在陶器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瞬间陶器的坯子都在变化着,这时工匠需要敏锐地觉察到它是怎么变化的,然后适时调整策略和构思。明茨伯格认为,这才是形成企业战略的正确方法。

我的认知:在最近流行的“精益创业”观点中,有个核心概念叫 “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就像项目经理,有了一个idea,就应该让软件工程师尽快熬夜作出一个1.0版本,然后再不断更新。所谓栽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事实上,我们确实永远也没法“完全准备好”。与其不停筹划如何完美地做好一件事,不如现在就开始着手做这件事——追求成长,而不是追求成功。

三十五、《理性动物》

我们并非只有一个自我,而是有一系列自我——一群“次级自我”(subselves)。就像不同的人格一样,你的每一个次级自我都拥有特定的好恶,而且它们只在你处于特定环境时才会出现。在任意时间点,都只有一个次级自我在掌权,它就是当下的你。

我的认知:在深层次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为了物种确保延续和进化的成功,在不同外部环境和不同生命阶段,会由不同的所谓“次级自我”来主导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包括:1.自我保护型次级自我:保安人员;2.避免疾病型次级自我:强迫症患者;3.社交型次级自我:团队合作者;4.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积极进取者;5. 择偶型次级自我:活跃的单身汉;6.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好配偶;7.育儿型次级自我:养育后代的父母。以择偶型次级自我为例,为什么年轻的单身男性往往容易犯花痴,比如仅仅是因为某个美女多看了他一眼,就误以为别人对自己感兴趣?答案就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男性错失性机会(漏失)的代价,要大于偶尔浪费时间追求一个对他没兴趣的女性(错误警报)的代价。

三十六、《习惯的力量》

如果你想在每天早上起来晨跑,那你就得选择一个简单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绑好跑鞋的鞋带或者把运动衣放在床边)和一个清晰的奖赏(作为一天之中的奖励,可以通过记录你的运动英里数来获得成就感,或者在跑步中产生大量的内啡肽)。但是众多研究表明,暗示加上奖赏本身并不足以让新习惯长期持续。只有你的大脑开始预期奖赏,渴求内啡肽的分泌或成就感时,你才会自觉地在每天早上绑好跑鞋鞋带。而暗示除了能够触发惯常行为,还必须能够触发人对即将到来的奖赏的渴求。

我的认知:习惯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都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无论的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习惯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好有坏,而且习惯一旦形成,往往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如果能够了解习惯形成背后的原理,我们就能主动去用一些好习惯去替代坏习惯,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习惯是可塑的,如果我们保持一样的暗示和奖赏,就能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

三十七、《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我的认知:管理学上真正可以被称为“大师”的彼得德鲁克的大作,不管是高层的领导者,中层的经理人,还是底层的管理者,他的书都值得好好读。有两个问题,我觉得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经常训练自己的,第一类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所以呢”,“还有别的可能吗”。第二类是费米推理,用利用手边现有的有限信息及知识,推论出很逼近真相的答案(网上例子很多,就不展开了)。

三十八、《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人传统的文人腔已经越来越少出现在主流媒体上,一篇正经讨论现实问题的文章总要做点计算才说得过去。

现在到了用理工科思维取代文人思维的时候了。传统的文人腔已经越来越少出现在主流媒体上,一篇正经讨论现实问题的文章总要做点计算才说得过去。

我的认知:作者万维钢是个搞物理的,也是一个死理性派。看了他的书,至少能让我少点感性,多点理性。当获得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时,也顺便带来了一个坏处,就是我们往往只关注最后的结论,而不关注原始的事实和数据。倾向于用别人的观点,替代自己的思考和推理——这些是为什么键盘侠和标题党越来越多的原因。

三十九、《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正是这些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农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我的认知:尤瓦尔的这本《人类简史》(还有刚出版的《未来简史》),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读物:就像最近的《人民的名义》,没看过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虽然书里的一些观点有点博人眼球的嫌疑,但整本书贯穿了智人的演进、狩猎与农业的交替、国家和社会的出现,还有宗教、金钱、工业、科学、哲学、资本主义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各种事件,对于开拓眼界不无裨益。就像所摘录的这一段,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从全局、从历史来看待问题,终究是是一个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视角。

四十、《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该怎么回答“人生意义是什么”的问题呢?最直接的答案是不可知论和虚无主义。

原因只有一个:终极问题没有答案,最聪明的人们追求到最后,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是一条绝路。

我的认知:哲学就像科学,我们享受科学的成就并不需要学习物理知识,科学家造好了各种高科技产品(比如手机),我们只要拿来直接用就是了。哲学也有现成的产品(各种各样的人生观)。邻居大妈会告诉你“人的命天注定”(宿命论和决定论);酒友会劝你“努力有什么用,再牛逼的人免不了一死(虚无主义);心灵导师会叫你“当下最重要,活出你自己”(存在主义)。哲学家都没法搞清楚的问题,我们这类凡夫俗子也就别太钻牛角尖了,找到一个你所“信”的,然后好好活下去。

本系列,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