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生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很喜欢卷首语的这一句话,我们在自由的世界里结伴而行,却时常会受到心灵的思想的羁绊。
贾平凹的《自在独行》是这开学一个星期以来看完的第一本书。说是一个星期其实真正的算来也差不多只有五天的时间,全书分为五章,每一章又都包含不少细目,220万字如行云流水般在书本的中心处心灵的最深处游荡。
还可能是自己看书少的缘故,《自在独行》是我看的最快的一本超过200万字的散文组合书籍。每一种生活的方式都是一项选择,或许是为了践行去年这个时候在班里讲的话,所以才会真正的精力充沛的去做一件事。也可能是感觉没有晚自习的学习生活会让自己感到颓废和迷茫,所以就尽力的一心一意的去寻找一个思想的寄托。很小的时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就学籍过贾平凹的文章,当然有几篇也在此书中出现,初读感觉索然无味,没有丝毫的乐趣,当时光流转,十来年后的今天再去品味,却是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思忖于其中。我想,若干年后再去品味把玩,掺杂其中的并不就只有思忖和回想了,更多的是中年人生际遇的经历和感触,一时有一时的不同,这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离苦得乐岁月叠加带来的成长。感谢书本的存在,让我们一路有一路回味人生的依据,当然更可以是其他的东西,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一首百听不厌耐人寻味的歌,一个凉生陪伴我们走过某个人生历程的人,一切种种,不依所求,自行判断。这,就是《自在独行》的选择。
贾平凹描写的那个童年少年时代,离我们可能有点久远。顺着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出607080年代那时童趣的洒脱和质朴。在含“金”量不高的社会里,人们是用更多的时间去话家常,谈笑风生。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追名逐利,浓郁的金钱背后才会有浅薄的亲情。我向往那时的质朴无华,向往那时的和谐一致,同气连枝。社会使然,在这个狂热的追逐GDP增速的时代,如若不去获取金钱,则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深刻烙印,我们模糊不得。曾经圣贤追逐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童话里也不会实现,近代社会主义强调的“自由分配,天下 大同”相信在拼搏过后的若干年会显现人间。
书中的第一章写的是作者成名前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童稚生活和自己人生启蒙时对知识的憧憬对美好的向往。生命本该从容,因为它是睿智的个体。“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很多人在即将结束生命的那一刻,可能会后悔,还没有认真的认清世界享受生活,就要告别此生了,不仅会有一丝丝黯然的神伤。老人们或是父母长辈们总有一个观点,自己人生不如意,竭尽全力拼劲全力也让自己的孩子圆满此生,然而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都残缺不全还怎能有能力有智慧让子女们享受安乐呢?人的一生中有些苦可以吃,有些苦没必要去品味,吃苦不像走路,我们走路时有一定的时间和方向就会在一定的期限内达成自己的目的,然而吃苦并不是如此,“苦尽甘来”,怕是只有苦,难觅甘味。生长在乡下的我,在父辈们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对此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观点感受尤甚,一辈又一辈,辈辈如此。本书的第二章是作者对半辈人生所遇到的人遇到的事的各种感悟,自己的行为,身边的琐事,哲理故事韵味其中。宽恕是福,人皆有慈悲恻隐之心。“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生活中的各种纷杂之事,都是我们品味生活的源头。房子、车子、孩子、朋友、吃烟、喝酒、真实的、飘渺的、搞笑的、悲苦的,等等等等我们不乏尝试着寻找某一事物去思索去品味,总有一天会有天朗气清的雅致和豁达。妆容打扮,吃喝住行都是思之源泉。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本书的第三章是作者在“采风”之余,对祖国大好河山,文化古迹的讴歌和赞美。有敬无畏,生命本是大地的魂灵。“五味巷里的人工资都少,而开销皆多,上养老,下育小,两个钱顶一个钱花;地位都低,而心性皆高,家家看重孩子学习,巷内有一位老教师,人人器重。”在作者笔下,写过许多西安城的巷子,五味巷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文字镌刻出来的巷子中的生活,恬淡舒适,舞勺垂髫,悠然自得,乐意其中。这不免让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下的快节奏里的忙碌工作者心生向往,总归会有世外之喜,桃源之乐。我向往秦岭末下的关外平原,我向往黄河弯处的九曲回肠,我向往安塞腰鼓锣上的震天回响,我向往漠北的高原,草原的空旷及“长河落日圆”的绝境沆梁。书中的第四节写的是作者声名远播后的意趣丛生,求不得的生外之物,挥不去的人生烦忧。乐以忘忧,人本该有容纳万物的情怀。“玩风筝的是得不到身心自由的一种宣泄吧;玩猫的是寂寞孤独的一种慰籍吧,玩花的是年老力衰而对性的一种崇拜补充吧。我在我的书房里塞满这些玩物,便旨在创造一个心绪愉快的环境,而让我少一点俗气,多一点灵感。”物品是精神的寄托,一只猫,一条狗可能会陪伴一些孤独的人度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空寂岁月,对佛教的追求,是更高一级的修身养性,佛静心,佛悟道,因为有佛所以万物生灵在冥冥之中便会心境高远,不耐于俗尘。独处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能够独处的人,也必定是心境辽远的人。高中时语文老师就经常教导我们要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当自己与自己相处融洽,才会和别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当然,最高的境界是“慎独”,“慎独”是独处的最好修养。因而,性格如此,人生使然。我爱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件,因为能力不及,所以只是可望不可及。有时一片落叶可能会使的我们伤感,一个生灵的消失可能会让我们久久难以忘怀。人本纯良,乐以忘忧。书中的最后一章是作者回忆曼妙的童年生活,和第一章有貌合神离的效果,看似都在写童年时光,笔风和婉转却截然不同。行于天地,本是天空的禅意。“日月交替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爱国名人梁启超有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间流转,岁月荒诞。又是一年落叶的时节,曾为酷暑极尽阴凉,在炎热过去,它们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伴随着地上的泥土,从此消失在人世间,物亦如此,人更应如此。在我看来,作者的童年太童话了些,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还没远去的那些年。我们曾被贴上太多的标签,“跨世纪的新一代”“95后”“没有理想,甘于平庸”“低头族”“手机控”以上种种,莫衷一是,无非就是指责当代青年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没有信仰,可能偏激了些,但也好像并不是如此。回忆起我的少年时代,可谓是天真烂漫,阳光少年。儿时的玩伴大都有了自己的世界,“物是人非事事休”应该是“人是物非”人还是那些人,变化的是童趣时的玩闹物件和快乐源泉,怎不会“欲语泪先流”时间已走远,追忆为思念。
伴随着电视剧《天盛长歌》的结束,我的快意生活我想应该要稍收拾一下,有一个当代有为青年该有的样子。通过《天盛长歌》我看到了一个著者的家国情怀,宽阔的视野,豪放的性格。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时运佳际,未来以来,梦想可期
因为不想做一个思想空虚的傻子,所以我选择沉迷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