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我们在了解各个流派的理论及应用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一想:真的是这样吗?这个流派的观点你赞成吗?书中各个流派的介绍中,都有优势与批评这个部分,我们讨论的时候很少谈到。
今天晚上讨论行为主义流派观点。在读第十三章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抗拒。所以读的时候有些飘过。只对习得性无助和双性化模型这两个内容印象深刻。
看到有老师在随笔中,把这一章中的理论当成对学生采用惩罚手段的依据,我有点担心本章中的相关理论会误导老师们。在读过的《儿童纪律教育》《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等书中,都在强调一个观点:惩罚是最无效的规训方式。这一章里也特别强调,惩罚是行为主义心理咨询师最不愿意采用的方法。
例如,孩子乱扔纸屑,惩罚课间看书。试着分析一下:首先乱扔纸屑的错误行为与课间看书这种惩罚方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孩子承受的不是自然后果。其次,老师的初衷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惩罚能否达成这一目标?短期内也许有效。第三,按照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这种惩罚也许会让孩子们把课间读书和惩罚联系起来,带来的不良影响也许远胜于乱扔垃圾。
惩罚效果不好,奖励带来的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这也有待商榷。奖励和鼓励是不一样的。关于这个,在我前面提到的几本书里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
人远比一般动物更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用观察动物得出的结论用来解释人的行为时,不得不保持审慎,就像当我们使用表扬和惩罚的时候,不得不审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