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浙江杭州桐庐县江南镇以熊孩子因玩王者荣耀,半年内刷走了母亲方女士45800元存款,方女士欲哭无泪,求助无门。
随着“王者”、“吃鸡”等智能手游的扩张,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开始大行其道,对农村孩子的严重影响超出想象。一大波孩子开始蹲在墙角下、躺在沙发上、窝在被窝里打怪冲关,更有甚者,因父母禁止其玩游戏以跳河跳楼相威胁……
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智能手游市场也是越来越繁荣,微信,QQ,网络充斥大量的智能游戏如“王者” “手机麻将” “斗地主” “英雄杀”等等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就算不是特别钟爱游戏的人没事的时候也会玩玩“消消乐” 打发时间。 何况对于新鲜事物和游戏没有任何抵抗力又充满好奇的孩子?
当家长开始抱怨自家孩子放假就待在家里,窝在沙发,被窝玩手游,打怪冲关甚至大把大把将父母血汗钱充钱打赏网络直播的时候,是否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正是来自于自己本身的日常行为和教育方式呢?
现代的孩子是孤独的。
曾经路过商场一家少儿街舞中心,几个5,6岁的小朋友在街舞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街舞动作,教室是开放型设计,在门口两边都设置了座位,家长可以坐着观看孩子的街舞学习过程,但是10来个家长,勾着头散落在座位上捧着手机玩游戏聊微信,很少抬眼看看在学街舞的孩子们。
其中,有个小男孩天赋不错,完成一个较难的背旋动作,老师连连称赞,其他小朋友也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小男孩特别得意,回头看看父母,发现他们依然捧着手机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孩子的眼里的光慢慢暗淡了,我能感觉到他的失望。
现在有些家长,以为满足了孩子生活的物质条件,吃的好,穿的暖,进最好的学校报昂贵的兴趣班,孩子就会过得开心快乐。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抱着娃娃等着你跟她讲故事,站在游乐场门口等着你和他一起去冒险的期盼。从儿童心理角度上,孩子在家里大声地喧闹,抢掉父母手里的手机,也是希望父母关注他们,陪他们玩。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行为,被父母理解为调皮捣蛋然后赶着孩子进屋做作业,看电视,或者干脆给孩子一部手机,ipad自己玩。
也曾看过小朋友过生日许了一个愿望,想让自己变成一部手机。爸爸妈妈笑着问:宝宝,为什么你要变成手机呀?
宝宝说: 这样爸爸妈妈就会天天捧着我,跟我玩了。
心酸!
当然,也看过很多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方向,为了孩子愿意提升自己,养成一个温馨的学习型的家庭氛围,陪着孩子一起成长,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前段时间刚看完《梁启超家书》,被梁启超写给子女信中满满的温情所感动。大家都知道,梁启超有子女10人,长大成人的有9人,个个成才,一门三院士。这样的成果跟梁启超悉心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信,大多是朋友的角色自居的,他会跟大女儿思顺撒娇吃醋说你为什么只能叔叔写信不给父亲写,给小儿子取小名小白鼻,引导女儿思庒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甚至对于还没有成为自己儿媳妇的林徽因,在林父去世后也规劝她要宽心并资助她完成在美国的学业。扯远一点讲,现代人都说女人嫁人就是嫁一个家庭,你能说林最终选择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没有梁启超的功劳?
在那个动荡不安,资源匮乏,子女众多的年代,为什么梁启超能培养出个个优秀的子女?
关键原因还在于:
一, 父母的层次素质
二,父母的耳濡目染式的引导和悉心的培养
其实身边已经有很多做了爸爸妈妈的人已经注意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对孩子影响的问题。也看过很多家长闲暇时间关掉手机,留出一个family time,陪伴家人和孩子,带孩子出去看世界,开阔视野等等。
但是如例文所说,为什么手游游戏对农村的孩子影响超出想象呢?
这个问题就在于农村父母的教育和塑造的家庭环境上。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结婚早,一般都是出外打工,有了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这些孩子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留守儿童。 而有些父母自己忙于生计,从来没有亲子教育观念,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
这些孩子在从小的生活环境中,父母的角色就缺失了,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勉强补位,也只能替孩子父母照料孩子的吃穿起居,不能做到对孩子心灵上滋养和爱护。
另外,由于结婚早,这些父母本身就还是个孩子,并不成熟。在外工作,没有孩子的负累,闲暇时间把本该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都用在了打牌和各种游戏上。所以,过年回家或者忙了一年终于有时间歇息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期待这些父母能够迅速转变角色,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见多了很多父母回家了依然是打牌或者玩游戏,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有样学样,窝在被窝里拿着父母的手机玩手游。等到有一天,发现家里的孩子玩游戏刷了自己存款的时候才后悔莫及,求助无门。
现在,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奋力打拼,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但其实,真正的起跑线,在父母身上。
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处什么样的孩子,物质基础是一时的,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因父爱母爱的缺失,亲子教育的匮乏而灵魂枯竭,再富足的条件也成就不了一个有着丰富而精彩人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