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黄帝内经是中医的至高宝典,想要学中医,或者想要学好中医都必须熟读黄帝内经。凡是中医大家都无不推荐学习黄帝内经,因为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道理确实是自然之道,非常的实用,中医的根就在这。-----二羊
今天读《阴阳印象大论》条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黄帝说阴阳是天地自然的大道,是万物衍生的纲纪法则,阴阳统之为纲,散之为纪。似乎听起来很玄。这个阴阳无非想说“上帝的规则”,上苍造万物,赋予万物的生命演化的规则。这套自然法则就是阴阳。
说以阴阳是万物变化的父母,万物生就是化,物极就是变。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阴阳合而显灵就是神明。就是生和死,是生命开始和终点。
治病求本,这个本就是阴阳。阳气积累到最高就是天,阴积累最厚就是地。地势坤,厚德载物。地主阴而常静。天行健,阳主动而生生不息。这也是易经说的阴阳之理。
春夏为阳,主生发生长,秋冬为阴,主收敛纳藏。阳主气化,为看不见的“气”,阴化成形,为有形眼见的物体。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寒极会生热,热极又会生寒,这是阴阳互相化生转变的规律。寒气属于阴,生浊气。热属于阳主化生清气。本来阳气为清在上,使得头脑七窍清明,阴气为浊在下,污浊从下排走。
而病态的时候,阴阳逆转,清气在在下就会让人腹泻拉肚子,浊气不降让人郁堵胀满。这也是生病原因和原理。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在自然界,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但是地气却要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虽然地气可上升为云,实际上源头是天上雨下降而形成,同样天上下降的雨其实是地气上升的云化而来,
这个说的是云和雨的形成,实际上说的阴阳交相互生的表现,也是阴阳合的表现。
而在人体呢,所以清阳为天,走上,走人体的肺,通于皮肤腠理。浊阴出下,经藏腑藏精后变为浊物从大小便排除。
清阳运行至远端的四肢,而浊阴走六腑,四肢为诸阳之末,六腑为传化物而不藏。
四肢阳气足主动,六腑传化浊阴,主静。
当阳气不足的时候人会四肢倦怠,不想动。或者四肢乏力、甚至无力。看看小孩阳气足,成天跑跳活泼用不完的能量,而老人阳气衰,四肢倦怠不想动。
说到阴阳,我想起一个现象。男女的阴阳分布和年龄是相反的。年轻的时候,女人的阳气偏在上,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转移至下肢。二相反,男人,年轻的时候阳气在下。年老之后逐渐转移到上边。
所以就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的时候,女孩比男孩头脑伶俐、五官更灵敏。阴阳阳气在上。而男孩子相反,喜欢跑动运动,因为阳气在下。所以男人教女人聪明来得晚一些。
而老了却相反,男人的阳气都跑上边了,下边阳气不足,不想动了,这个时候还会动动脑子。所以公园里见到的跑跳的大多是老太太,围坐在一起的下象棋打牌大多是老头子。
所以还能见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老了,同样是中风。男人阳气在上,容易脑出血爆血管。而女人呢,头部阳气不足,容易脑梗塞。
以上理论纯属二羊瞎猜,有待验证,各位看官看个有趣。
以上内容为二羊读黄帝内经所感所悟,纯属个人经验及看法。
我是中医二羊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了解跟多中医文化健康知识可以关注我的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