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的精神——
一个抗战老兵眼中的
刘放吾将军和仁安羌大捷
滕军钊
这位抗战老兵是张家界人,叫滕周权。2015年,他作为该市唯一一名抗战老兵,受邀参加抗战胜利日阅兵。70多年前,他是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总指挥部直属战车部队的一名普通士兵。在兰姆伽经过美军安排的集中训练后,他被定为射手,开赴缅北战场,先后在孟拱河谷、密支那、八莫、腊戍等地作战,缅甸战事结束回国后,又马不停蹄地支援广西抗战。
近几年来,为了写作一部关于远征军的长篇小说,我长期跟踪这位抗战老兵。他给我讲述了一些远征军战将和战例,有教官讲解的,有亲身参加的,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刘放吾将军和仁安羌战役,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老兵眼中的刘团长
滕周权在宪兵十一团当了近三年宪兵,后在军政部当了大半年司书。期间他了解到,刘放吾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湖南桂阳人,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尤其是在缅甸指挥取得第一次入缅远征军唯一的大胜仗——仁安羌大捷。从那一刻起,渴望抗战救国的他,就把这位湖南老乡奉为了楷模。
后来,他考入驻印军教导一团,驻地在重庆鸳鸯桥。报到当天,同战友罗和睦谈得甚为投机,两人一见如故。他们谈及曾国藩的湘军时,说起了刘团长。罗和睦说,远征军第113团团长刘放吾,就是沿用曾国藩治湘军的方式训练队伍的,他训练出的士兵作战勇猛,意志坚强,所以打出了仁安羌大捷这样的战绩。
“虽然刘放吾团长是个硬汉子,但也是个侠骨柔肠之人。”滕周权说。
那一天,出国远征小分队乘车在泸州境内向昆明开进。在车上,他们谈到了生死这一命题,战友罗和睦提到了刘团长的个性。他说:“你们一席话,又让我想起大名鼎鼎的刘团长了。仁安羌战役后,刘放吾率领113团奉命掩护杜聿明主力部队撤退。最后,部队完成任务来到清德温江边。各位知道吗?对岸不远就是印度,过江就安全了。他面对滔滔江水,想起为救援友军和掩护大军殿后牺牲的袍泽,吟诵起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滕周权当时听了,觉得有些不吉利,忙补充说:“刘放吾乃是铁血男人,对战争的残酷也很无奈。但是……但是,我们……我们这一车人,一个不落,都要活着回来!”但罗和睦的话,让滕周权更全面认识了刘团长。
因为仁安羌战役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在兰姆伽训练时,战车学生兵经常受到长官的激励,要他们向刘团长学习。他们也认识到,只有像刘团长那样,训练刻苦,在战场上打出威风,才会赢得声望,才会实现“冲开滇缅交通”的战略目的。
二、老兵眼中的仁安羌战役
1943年底,滕周权考入驻印远征军教导一团,经驼峰航线飞抵印度受训,后来开赴缅北作战,直至1945年缅甸战事结束,时间跨度为3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和战友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研习仁安羌之战。
滕周权说:“在国内教导团驻地,在印度兰姆伽训练中心,教官都给我们详细讲解过仁安羌战例。”
一天晚上,教导团三个营集中,进行了政治学习。政治课上,教官花了一个小时,娓娓讲述了刘团长如何打败优势日军营救七千英军的整个过程,课后,还发了一个克复仁安羌战报。时过境迁,这则战报无从查考,但战斗的空前激烈,还是可以从刘放吾将军的作战回忆一窥端倪:
“当时我们面对的是战斗力很强、配备也很精良的日军第33师团……他们不但有战车和大炮,还有一队飞机。18日凌晨,我的部队在协同作战的英军战车及配属炮兵的掩护下,向宾河北岸的日军采取两翼包围态势,开始攻击。这样一来,敌军包围了英军,我军包围了日军,日军腹背受敌,形势不利,但仍持其精良配备,负隅顽抗,同时以巨炮及飞机向我军阵地猛烈轰射。我军以昂扬战志,必胜信念以及炽热活力,除施以两面夹击外,并向敌正面反复冲杀,直到午后4时,敌军伤亡惨重,放弃阵地,纷纷涉水逃窜。”
事实证明,课堂讲授加课外复习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滕周权因为受到了深入骨髓的影响,曾在晚上做了一个特别的梦。梦中来到一个遥远的国度,那里山高林密,荒无人烟,他和战友们驾驶战车,向前线隆隆开进,突然,一条大河横亘在眼前,通行的桥梁被敌人炸毁,河对岸的敌人正在向这边疯狂开炮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滕周权发动战车,向对岸猛冲过去,战车竟飞越了宽宽的河面,像飞机一样稳稳降落在敌人阵地上,敌人被吓得呆若木鸡,滕周权很淡定地发射炮弹点名,阵地上瞬间尸横遍野。滕周权用余光观察,发现弟兄们也越河来到了身边,炮火更加猛烈,敌人很快被消灭了。
三、仁安羌战役对部队的影响
驻印军战车官兵的军事素养,可以说深受仁安羌一战的陶冶和影响。滕周权说:“这场战例对部队的示范效应是很大的。”他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要踏踏实实地训练。
滕周权和战友们来到印度兰姆伽训练中心后,先在美国汽车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再在美国战车学校学习战车驾驶和作战技术。由于上前线杀敌心切,未免有些急躁。每当此时,他们就以刘放吾团长为表率,相互告诫要踏踏实实地训练。
在学习汽车驾驶期间,一天傍晚休息时,他们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罗和睦说:“我们一定要好好训练,争取早日加入到痛击敌人的队伍中去。”滕周权说:“是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罗和睦说:“报纸上说,刘放吾团长带领部队在国内踏踏实实地训练了很多年,才练成了威震敌胆的本领,兵员射击命中率达七成。此外,顽强的战斗意志,也只能通过认认真真地训练才能磨炼出来。”
2.临场作战毫不畏惧。
仁安羌作战,113团除了刘放吾团长、杨振汉营长等几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大部分战士虽是初次上战场,但全团官兵临场作战毫不畏惧,气势如虹是赢得战役的保障,为日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留下宝贵经验。
后来战车部队在多次与日军战斗中,无论装甲厚度战车吨位都已碾压日军,不仅装备占优势,心理上得益仁安羌战役早已证明凶悍的日军不是不可战胜,打起仗来更是勇猛直前。
八莫一战中,滕周权所部即奉驻印军总指挥部命令配合步兵主力围攻八莫日军,向八莫开进途中,车长要求乘员讨论八莫一战的打法,通讯兵在发言中又提到了仁安羌一战。通讯兵说:“步兵战车配合的经典战例,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刘放吾团长指挥的仁安羌战斗了。在那次战斗中,英方配给了十二辆战车由刘团长指挥,步战配合伤亡极小很快便肃清拼墙河北岸的日军。后来战车无法过河,又全靠步兵奋勇渡河拿下阵地。”车长总结说:“弟兄们都说得不错,都说到点子上了。我们将要进行的八莫一战是一场攻坚战,敌人构筑了坚固的城防工事。由于雨季休整了几个月,迟滞了对八莫的攻击,敌人将工事弄得更加牢不可破。可以想象得到,越往前推进,战况越激烈。所以,我提请弟兄们注意,一是要对战斗的艰巨性有足够认识,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密切与步兵配合,采取灵活的战法,力争以最小的伤亡拿下八莫。”
最后驻印军顺利攻克八莫,残余日军开始突围。当日拂晓,驻印军战车营开始追击日军突围部队,当晚即在公路上将其大部歼灭。
3.只要落实好113团的作战经验,就离胜算不远。
滕周权和战友们发现,每次作战,只要落实好113团的基本经验,如作战勇敢、战法娴熟,武器先进、同仇敌忾等,就离胜算不远。
通过滕周权的回忆,我们不难看到,在抗日战争的最后关头,在那个不被中国百姓普遍关注的远征前线,中国远征军与美英盟军紧密联系,打出了咱们中国人的士气。在异国他乡奋身为国的抗日斗争中,刘放吾将军不仅打出了漂亮的胜仗,更为战车学生兵树立起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就是刘放吾精神,就是中国远征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