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容者乃成
下午放学,接儿子回来后,正好有点事情要处理。我带着他匆匆忙忙赶到我们学校政教处,就我们班一学生的问题找主任商量。我们站在办公桌边开始谈话,还没说几句,儿子有点不耐烦,使劲拉住我的手往外扽。我和主任继续谈话,儿子时不时用小拳头捶我大腿,嘴里不停的嘟囔。主任虽没有在意,我却攥住儿子的手,严厉得瞪了瞪他,并低下头,小声对他说:“看我们大人在做什么,你这样干扰我们不好啊!”儿子依然我行我素,我不得不与主任长话短说,草草结束。
离开政教处,我再一次意图教育他,别人在谈话的时候,是不能打扰的。儿子听后,反而小嘴一撅,头扭向一边,对我的话更加不耐烦。我想,一会到家,再跟他理论吧。
到家后,他妈妈也正好回来,我们打算去外边吃饭,因为今天是他妈妈的生日。在车上,儿子兴奋极了,又说又笑,我不便打断他。谁知,他嘴里吐出一些粗鲁的话。我生气了,问他跟谁学的,他说在学校里。我严厉告诫他,说这样粗鲁的话是很不文明的。儿子似乎有点懂,但因为过度兴奋,说着说着又蹦出一句来。我大声呵斥一句:“刚说就忘了,再说就掌嘴!”这才压住他的阵势,不过他的兴奋劲也降低了。
饭桌上,他吃着自己选的菜和馅饼,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忽然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句话,“饭桌是最好的课桌”,便把今天下午所发生的跟他妈妈说了。这时的儿子,反改以往的不情愿,而是一边吃饭,一边频频点头。我们夸他:“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儿子吃的更欢了。
今天看了刘云风老师分享的教育文章,才如梦初醒,“教育无小事”“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一株开出艳花的树,自有他的土壤;一艘驶出万里的船,自有他的航向。愿每一个做家长的,不要再无证上岗,“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附:【没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作者:吉诺特
01
礼貌既是品质特征,也是社交技巧,孩子可以通过对有礼貌的父母同化、模仿来学会礼貌举止。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时,父母必须要有礼貌。但是,父母经常很粗鲁地教育孩子要懂礼貌。
当孩子忘了说“谢谢”时,父母会当着其他人的面指出来,这种做法至少可以说是很不礼貌的。父母急急忙忙地提醒孩子说再见,甚至他们自己都还没道别。
02
六岁的罗伯特刚收到一件包装好的礼物,他满心好奇,用力地挤压盒子,想弄清楚里面包的是什么,妈妈在一旁看着,开始变得焦躁、紧张起来。
妈妈:罗伯特,住手!你弄坏礼物了!当你收到礼物时该说什么?
罗伯特(生气地):谢谢!
妈妈:这才是乖孩子。
罗伯特的妈妈大可以不必这么粗鲁地教孩子学习礼貌,而效果也会更好。她可以说:“谢谢您送他这么可爱的礼物,帕特丽夏姑妈。”相信罗伯特会跟着表达他自己的感谢。
如果他没有那么做,他的妈妈可以在事后就他们两个人时,处理社交礼仪这件事。她可以这么说:“帕特丽夏姑妈很体贴,很周到,想到你,并且还送你礼物,我们给她写一封感谢信吧,她知道我们惦记着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这种方法比直接的训斥要复杂,同时也更有效。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不可能靠大锤来灌输。
03
当孩子打断大人们的谈话时,大人通常会生气地说:“不要无礼,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但是打断插话的人同样也是不礼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时,不能用粗鲁的方式。可能这么说会好一点:“我希望能把话讲完。”
说孩子不礼貌不会有好的效果,和父母的愿望相反,这不会让他们变得懂礼貌起来。而且这样做的危险是孩子会接受我们的评价,然后把它视为对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是无礼的,那么他们就会一直以这种形象生活下去。对于无礼的孩子来说,行为粗鲁是很自然的事情。
04
尖刻的指责和悲观的预言对孩子也没有任何帮助。要想有更好一点的效果,大人必须使用简单的、有礼貌的语句。去朋友或亲戚家拜访提供了向孩子示范礼貌的机会。拜访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应该是愉快的,而要想玩得开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对孩子行为负责的重担交给孩子自己以及主人。
孩子认识到我们不愿意在别人的家里严厉训斥他们,他们相信这种地域差异,于是就选择这些地方来做出一些不当行为。
05
对付孩子这种策略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主人制定他们家的规矩,并且由主人来执行。当孩子在玛丽阿姨家里的沙发上跳来跳去时,让玛丽阿姨来决定这沙发是不是可以跳,让她来作出限制。当限制是由外人制定时,孩子们比较容易遵守。
而妈妈在教孩子守规矩的责任下解脱出来之后,这时,她可以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愿望和感受,表达出对他的理解:“你多希望玛丽阿姨能让你在沙发上跳啊,你真的很喜欢这样玩,但是这里是玛丽阿姨的家,我们不得不遵从她的意见。”
如果孩子反驳说:“但是你让我在我们家的沙发上跳。”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这些是玛丽阿姨的规矩,跟我们家里的规矩不一样。”
06
这个方法只有当主人和客人就他们各自的责任范围有默契时才能实施。当到了玛丽阿姨家时,露西的父母可能想说:“这是你的家,只有你知道在这里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果我的孩子做了你不喜欢的事情,尽管说他们。”
对主人来说,要求遵守他们家的规矩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责任。而对于拜访的父母来说,他们的责任是暂时放弃纪律维持者的角色。通过这种适当的不干涉,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处境的实际情况。